关灯
护眼
字体:
《农家日常》第75章 生病小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日书院就不见丁宁人了,书院头一日的事也传的沸沸扬扬,先生稍作安抚。

下午上课时,林先生又问一句“田假可有懈怠?”不管有或无吧,转头接着道:“明日小测,算进岁考,占三成。”

岁考是一年考核学子成绩。要是县学府学这样官学地方,岁考还用于核查禀生成绩、调整禀生名额。

成池原先在秦先生手下读书,经历的岁考也很是随心,田假后、年假前这段时间都有可能,考题也不限于四书五经,而是经史子集均有涉猎。

“书院的岁考一般在年假前,这次提前加道小测,好生突兀。”梁山说道。

成池夜里风寒,撑了半日,看着清醒,人早已头晕脑胀,不知今夕何夕,听着梁山的话也只是胡乱点头应着。

这次说是岁考加一道小测,难免没有书院不平静的原因。书院做法倒是有用,头一日学子间传闻丁宁退学的十八种原因就消失无影了。

“怎么呢?”梁山伸手探了探成池额头,肯定说道,“你身体不适。可是昨日吹了风?还是夜里着凉了?”殷殷话语出,到底看着成池不放心,禀了先生,给二人请了半天假,半搂半抱扶出了讲堂。

引着看了书院大夫,拿了药,又回舍馆歇下,一边煎药,一边照看着人,书院里不叫带书童随从,梁山一个人两头忙活。

到夜里睡下时,梁山还直念着成池小测如何是好。

如何?

待小测发了素纸,听先生念了遍题目,成池忍着困,恍惚听着什么,也未打草稿,直接文随心动,想哪写哪。

好在平日里练字下了功夫,字迹尚算飘逸洒脱,微言大义不敢言透彻,也是所学扎实,行文上倒是又一番风格。

到停笔,不过半柱香时间。

成池一头就要栽在案几上,忽的醒神,用仅剩的思绪考虑墨渍未干,轻轻移开答卷,置于一角,再缓缓趴下。

梁山看着成池那趴着的身影,暗暗替他着急。

昼寝已是不该,何况考试睡觉?纵使有缘由,难免叫先生厌弃。

可成池的脑子已顾不得这么多了。

木制的案几有些凉,正好给微微发热的脸降温,舒服极了。

周围静谧,正是好眠。透过案几,讲室的响动放大,又显得格外的静。

恍惚中感觉先生走来,小沙砾与地面摩挲的声音,衣袖擦过衣摆的声音……细微的响动一步步大了,先生站在了成池身侧,拿起卷子。

这是要当堂看卷了!

成池强支起身子坐好,垂头挡着睁不开的眼。

当堂批改大多是发生在考生提前交卷,立侧等候的时候。这时,或有问对,考场上许多案首就是这么来的。

成池打起精神,支着耳朵听先生有无问话。

周围还是那么静,静得仿佛只余身侧先生的呼吸声。

稍息,先生呼吸缓缓平稳下来,放下了成池的答卷,并无问话评语,走开了。

感觉先生走远,成池又睡下了。

想不到太多,只是迷迷糊糊中,觉得自己似乎……“逃过一劫”?

小测巡考的林先生远不如他表现的平静。成池的卷子几乎叫他怕案叫绝。

天马行空又论证严谨!

按说不该将这两个评价放在一篇文上,可成池思绪游移与本身性格影响下的行文就是这么奇妙,相反又相合的风格浑然一体,牢牢抓住着看卷人的视线。

都说文如其人,行文之人胸有沟壑,腹有经纶。经义典故,信手拈来,遣词造句,随意排布,像漫不经心得成了锦绣华章。

林先生心中叹着,“还是小觑了。”

那一字一句都在心头滚着,若美人惊鸿一瞥,叫人见之不忘。

又看向成池那趴着睡觉的身影,视线一凝,念着“还要磨一磨性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