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梨花寐》第一章 回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1932年,4月初十,父亲日记中所述的小县城、街角的梨花树……我一一的见到了,唯独树下那个假寐的少女我不曾遇见,也不曾上前搭话,或许她只是活在父亲的记忆中,活在父亲的笔下,活在说书人的故事里,活在世人的口口相传。

走在县城的路上,看着朴素的街景,总是觉得上海的繁华显得那样无趣、那样冷漠,怪不得父亲最后的遗愿,竟是要将自己的骨灰葬在这无名又寂寥的县城里,或许这里有着吸引他的地方,又或许这里有着他挂念的人或事……

“啪”“话说民国元年在咱们砀山县有这么一户人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呀!要说这户人家的家主那可是出了名的大善人,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宫里头的御医,那都是给金贵主儿瞧病的人物呀!到了他这一代继承了祖上的医术,在咱们这县城开了家名叫济慈堂的医馆,专门悬壶济世,医病救人。诶!可咱们今天要讲的不是这位善人,而是这位善人的小女儿,孟如夏,也是北洋军陆军上将的妻子,陆太太!”

“小姐,这说书人好大的胆子!怎敢这么编排已逝的大夫人!要不……”

“不!我倒是很想听听咱们这位传说中的陆夫人究竟是怎样一位人物。毕竟她是家里的忌讳,父亲下令任何人都不可提及的大忌,今天倒是有缘了解一下呢!”

“话说咱们这位孟家孟小姐可谓是人美心善,平日里帮着孟老爷打理着医馆又操持着孟府的大小事务,还要照顾着心智不全的傻哥哥,唉!也是位可怜主儿呀!年幼丧母,小小年纪就担起了照顾一家子的重担。平日里还经常为穷苦百姓施药治病,原以为这善良的一家能够好人好报,可谁曾想就在民国元年六月二十六日,孟家小姐出嫁的那个夜里,孟府上下三十几口连带着济慈堂的一众伙计在那场大火中消失殆尽。大火整整烧了三天三夜,烧的那是干干净净。孟家人和孟家有关的一干人等无一人生还。从此砀山县再无孟家,再无济慈堂!”“啪”只见那说书之人摇扇一合,惊堂木一拍,口若悬河的讲述着故事的高潮。

“哎哎哎!让开,让开!又是你这个说书的,整天在这胡说八道,扰乱秩序,你是不是想进去吃几天牢饭就老实了!”

“散了,散了!再不散了连你们一起抓了!散了,散了!”

“哟哟!官爷,官爷,莫气,莫气!我这不也是为了混口饭吃嘛!您老,大人不计小人过,放小的一马,小的这就打包滚蛋。”

“诶!不是我说你马秀才,你好歹一届秀才出身,整天在这大街上东窜西窜的胡邹八咧的扰乱安定秩序,你说你这不也为难我们哥几个呢嘛!再说了,你说书说点什么不好,偏偏要说这禁令的物件儿,你说你这不明摆着要扒了我这哥几个的官衣儿嘛!”

“唉……官爷您的这是哪里话,这世道您也知道,如今这说书本就难以糊口,再不来点儿新鲜刺激的故事这谁还爱听呀!生活所迫,生活所迫!下不为例,下不为例!”

“哟!马秀才,今儿我是看在咱们这左邻右舍的关系上我放一马,下次再让哥几个抓到决不轻饶!要是这事儿传到上头耳朵里,到时候神仙也救不了你呀!下不为例,下不为例呀!”

“好咧!官爷教训的是,教训的是!官爷您慢走,您慢走诶!”只见那说书之人卑躬屈膝的送走了那几个清兵,转头一看,刚刚熙熙攘攘的人群早都被吓得四处散去。说书之人无奈的摇了摇头,开始默默地收拾摊位上的东西。

原本热闹的市集,因为几个清兵的到来再次回归寂静,刚刚还口若悬河的说书人这一会儿的功夫便也消失不见。望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恍惚间记得父亲的日记中好像有着这么一段记述:“民国元年六月二十六日,今天是我大婚之日,高兴之余更多的是五味杂陈的情绪。我不清楚我所做的这一切究竟是对是错,但是为了达到目的我只能选择不择手段。欺骗、谎言或许对她来说是伤害,但我会用尽余生来弥补她的。”

二十年前的六月二十六日究竟发生了什么?说书人口中的孟家、大火?父亲日记中的不择手段、欺骗、谎言?这一一的说明着什么?这两者之间有着什么必要的联系吗?或许那说书之人知晓当年的隐情?父亲为什么临终前嘱托我要将他的骨灰带回这里安葬?他又为什么留下了这本日记给我?日记中父亲记载的那个梨树下的少女究竟是谁?她是否就是家中祠堂里供奉着的那位我自小就没见过的陆家主母?难道父亲是想让我替他揭开二十年前的故事吗?这种种疑问向我袭来。二十年前的往事随着父亲的去世,随着那本留下的日记正在向我缓缓的走来,我开始对这个穷乡僻壤有了兴趣,对这个孟家,对这位孟家小姐,对这位素未谋面的陆家主母产生了好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