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雨落何归处》第五章 太子的婚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次日。

皇后站在御书房高台下,求见敬宗。

太监平和将此事禀告敬宗后,御书房里正在议事的臣子们,一听皇后娘娘来了,纷纷告退避让。

太子今日同样被敬宗留在御书房听事,他也向敬宗说道:“父皇,儿臣先告退。”

敬宗合上书桌上的折子,说道:“不用,你留下来一同听听皇后有什么事吧。”

太子只得说道:“是,父皇。”

待臣子们都避让到御书房外侧室内后,敬宗朝着平和扬了扬下巴,说道:“传皇后进来。”

平和领命:“是。”说完跑下高台去回禀皇后娘娘。

皇后娘娘得了平和的传话,便由宫人们扶着,徐徐的走上高台。

皇后走进御书房,堆起脸上的笑,尽可能的使自己显得温柔得体,向敬宗行礼:“臣妾参见圣上。”

“平身。”敬宗说道。

皇后回道:“谢圣上。”

皇后直起身,便听到太子向她行礼:“儿臣见过母后。”

皇后原先不知道太子也在这里,诧异的说道:“太子也在。”

太子恭敬的回道:“回母后的话,父皇留我在御书房学习政事。”

皇后犹豫不决,不知接下来的话要不要当着太子的面说。

敬宗见皇后久不说话,便问道:“皇后这时候来有何要事?”

此时正是早朝过后,敬宗和大臣们议事的时间,但是皇后没有办法,若是皇后不来求见敬宗,可能这十天半个月的,敬宗都不会主动召见皇后。

皇后只得硬着头皮说道:“回圣上,臣妾此次来,是为了太子殿下的婚事。”

此话一出,敬宗放下手中的笔,神色一凛,太子的婚事,敬宗第一个想法便是,皇后未免太心急了,刚封了太子,就想着在纳太子妃这事上搞名堂了。

而站在一侧的太子亦是吃惊的看着皇后,他无论如何想不到皇后今日会跟敬宗说这事。

敬宗不咸不淡的问了一句:“皇后,有何建议?”

太子觉察出敬宗的口气中带着隐隐的不悦,瞬间提起了一口气,等着听皇后说什么。

皇后没听出来敬宗的话有什么不对,脸上表现出慈母的一面,说道:“太子如今独自住在东宫,臣妾心里不放心,臣妾想,若是太子身边有人替他打理着,太子也能过得舒坦些。”

说罢,皇后用慈爱的目光看向太子。

而此时的太子后背冒着汗,只能不动声色的观察着敬宗的脸色。

敬宗的表情看不出变化,问道:“嗯,继续说。”

皇后以为敬宗这是同意了她的提议,喜滋滋的说道:“臣妾愚钝,想来太子妃的人选,无非就是从京城中各个世家大族的适龄少女中选一个才貌相当的,不若,臣妾在中宫殿中举办一场赏花会,邀请朝中显贵的闺阁少女来宫里,届时,也可让太子亲自挑一挑,有没有称心如意的姑娘。”

敬宗的一边嘴角上挑,似是在笑,却不置一词。

皇后看到敬宗笑了,自己也跟着笑了一下,随即补充道:“啊,当然了,这也要看太子意下如何。”

太子只紧张的看着敬宗。

敬宗仰起脸,问道:“太子意下如何?”

太子撩起衣袍,跪在敬宗面前,严肃的说道:“父皇,此等大事,儿臣全凭父皇母后做主,儿臣不敢有私。”

皇后不理解太子为何这样说,她此番的意图,就是想让敬宗答应让太子自己挑人,结果太子完全不懂她的苦心。

敬宗面无表情,冷声问道:“无妨,你直说你心里如何想的就是。”

太子此时冷汗已经从额头滑到脸颊两旁,他双手伏地,脑子在飞快的运转,母后虽然不明说,但是肯定是想方设法想让他娶严氏女儿,但是敬宗的态度明显很厌烦母后和严氏的急功近利。

如何说,才能既让敬宗相信,母后和严氏的打算,他并不参与其中,同时,又不驳母后的面子。

太子的喉结滑动,咽了一下口水,说道:“父皇,母后,你们为儿臣着想,儿臣感激在心,但是儿臣如今还年轻,正是刻苦读书、学习政务的最佳时期,儿臣不想此时娶妻分心,只想日夜苦读,回报父皇和母后的关心。”

皇后听后,心里着急,但是太子的话说的无隙可乘,她一时半会不知该怎么当着敬宗的面劝说太子。

敬宗微微点了点头,似是在赞同太子的回答。

太子依旧跪在地上,一动也不敢动。

敬宗刚允他进御书房学习,他此时若是表现出丝毫野心,便前功尽弃。

三个人各揣着心思,一站一坐一跪,这情形根本不像是一家三口在交谈。

敬宗看着太子,又看了看皇后,最后朝着太子说道:“你能有此心,朕心甚慰,你起来吧。”

太子回道:“谢父皇。”站起来后,只觉后背的冷汗已经把里衫浸湿了。

皇后眼角看向太子,心中懊恼太子的不知好歹。

敬宗看着皇后继续说道:“但是皇后所言也有理,太子身边无人照拂,朕也心有不忍。”

皇后听到敬宗这么说,心里重新燃起了希望。

太子只低着头,不再说话。

敬宗沉吟了一会,说道:“太子尚年轻,太子妃的人选倒不急于一时,这样吧,由皇后做主,先往东宫里添进去两个侧妃侍奉太子。”

金口玉言,皇后心中不甘,但是转而一想,纳为侧妃也罢,日后若有机会再升为太子妃也无不可,敬宗交由她做主,这事便好办的多。

皇后脸上重新换上笑容,恭维道:“还是圣上思虑周全,臣妾遵旨。”

敬宗重新拿起手边的一本折子,头也不抬的说道:“赏花会就罢了吧,中宫殿不是酒楼,宫外的人岂能随意进入。”

皇后脸上难掩尴尬,只得说道:“是,臣妾欠考虑了。”

敬宗说道:“皇后无事便回去吧,朕这里还有要事要处理。”

皇后赶紧告退,退着走出了御书房。

皇后走后,太子一脸歉意的说道:“父皇,儿臣先前不知道母后会想给儿臣选妻一事。”

敬宗摆摆手,示意太子不要继续谈论此事了,朝门外喊道:“平和,让殿外等着的人进来。”

平和站在殿门口答应着:“奴才遵旨。”

不一会儿,二皇子走了进来。

二皇子生的相貌堂堂,周身带有一股自信的气息,二皇子进到御书房后,向敬宗行礼:“儿臣见过父皇。”

随即恭敬的向太子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太子站在一侧谦逊的回道:“二哥。”

二皇子咧开嘴笑了,说道:“太子殿下不必如此客气。”

敬宗摊开二皇子递上来的折子,边看边说道:“太子喊你二哥,你就应着,兄弟间不必拘泥于礼数。”

二皇子拱手说道:“是,父皇。”

敬宗看着折子说道:“嗯,你这次差事办的不错。”

二皇子正了脸色,恭谨的说道:“父皇过奖,儿臣此次与兵部一起推行募兵制,推翻之前的世兵旧制,虽受到多方阻力,但是效果日渐明显,军队的战斗力明显提高,军官素质也开始有所改善。”

敬宗点头赞同,说道:“说的不错,你擅长领兵,朕很放心把这种差事交给你办。”

二皇子没有因敬宗的表扬,表现出丝毫的得意,依旧一副正色说道:“父皇,儿臣还有一个提议。”

敬宗抬起头,认真听着二皇子的话:“你说。”

二皇子面对敬宗,侃侃而谈:“儿臣认为,虽现下募兵制效果显著,但是养兵费用巨大······”

敬宗与二皇子的对话,站在一旁的太子完全插不上嘴,他只能作认真状在一旁聆听着,心里觉得自己有点多余,也为自己比起二皇子,懂的会的太少,而心里着急。

太子听着听着走神想到,皇后还一心想往他的身边塞女人,顿觉心中疲累。

而皇后回到中宫殿,便迫不及待的遣了宫女去各宫传话,请宫里妃位以上的都去中宫殿叙事。

敬宗宫里妃位以上的妃嫔总共六位。不多会,六位妃子陆陆续续的来到了中宫殿。

六位妃子按照往日习惯就坐在中宫殿前殿中。

中宫殿大宫女菊芯走进来说道:“奴婢给各位娘娘请安,皇后娘娘正在用午膳,请各位娘娘稍后片刻。”

说完菊芯便吩咐宫女上茶。

郑妃向隔壁座的信妃小声抱怨道:“皇后娘娘叫的这样急,我们连午膳都没吃就紧赶着来了,结果来了却在等皇后娘娘用午膳。”

信妃斯条慢理的说道:“谁让人家是正室呢。”

郑妃年纪不大,才三十多岁,她晃着手中的扇子不屑的说道:“正室不得宠,日子一样不好过,最得宠的可不一直都是那位么。”

说罢郑妃用眼角瞟向宁妃的方向。

宁妃坐在最靠外的椅子上,慢慢悠悠的品着茶,好似殿里的事跟她没有关系一样。

信妃端起桌前的茶,用茶盏盖撇着茶叶,说道:“你要有本事,能拢得住圣上的心,也能长盛不衰。”

郑妃讥笑道:“人家小门小户出身的,会的花样多了去了,哪是我们能学的来的。”

信妃用手帕捂着嘴轻笑。

宁妃依旧一脸恬静微笑着品着茶,浑似没听见一样,连站在身后的听蕊,表情都没有丝毫的变化。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