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午茶杂记》人性是什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谈起人性这个词,我就感慨万分能长篇大论,人性这个词范围真的太广太广,那些看似不人性的东西却是人性的,那些看似人性的东西却也会有许些不人性。

以前看过一篇文章,写着,过分明智,过分圣德,其实是一种愚昧。人性可以是一个褒义词也可以是一个贬义词,将它认为中性词才是常理。人性可以很有文采对我心爱的人说出“我就想每天清晨睁开双眼能看见你可爱迷人的小脸,这样我会很快乐。”也可以很科学死板的说,“生命的存在仅仅是为了感知物质及神经上的快感和意识上的快感。这个兴奋传递快感的过程是世界最美好的反应。”就像《挪威的森林》有些人有心理病并且矛盾又可笑,一面努力看透这个世界,看透人类肤浅的行为,弄清楚那些行动的原因是什么导致人类继续下去的。渐渐的这个世界找不到能让我感觉到乐趣的东西一切的都显得如此绝望,渐渐的这种思想便开始厌恶这个现实世界,而加上内心拥有一颗单纯洁净的领地是不现实的一种单纯主观绝对性的认为人生只能爱一次,身体只能给予这辈子最爱的人,让自己更加讨厌这个世界,讨厌这个世界的许多行为。我成为无聊的倾听者,我成为一位像在看电影的观众,看着这个世界的所有人所有事,我坚持过当初单纯的原则,也守住过自己内心绝对精神领域,可是不管是当初活在理想单纯世界一般的圣人还是如今看透一切脱离世俗的圣人,都不是完整的人可以说那不太人性;前者与后者是渐渐过渡过来的。因为太渴望美好的单纯世界所以会努力用理性的思维去看透世间那些让单纯变得不单纯的行为,但事实上现实最终会是不尽人意的将你内心所捍卫的单纯全拿走,因为现实世界就是如此不完美不受任何个人意志控制,最后你还是看透现实的绝望到毫无留恋,可你一直还是充当圣人的角色一直没有改变参入半点人性。这种不人性用常人的说法是“机器人”也是固执的人。真正的人性就是你看可以看透事物但又能理解体谅人的掩饰和委婉遮盖,因为事实上的东西裸露出来并不是很体面很让人性虚伪的心灵接受。就像人类不爱说自己是动物一样,因为人类内心的虚伪弱点让自己身份高于那些行为野蛮的动物。用动物这个词来形容人类会显得很不适。但是人确实属于动物,还是没有物质及其活不下去的生物。

从野人进化到如今的高级人类,这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差异,其实哺乳动物的生物差异并不是很大,而真正差别就是意识上的强弱,从人的意识渐渐提升开始,人类便开始用智慧去创造更多的物质,当物质到达一定程度时人类便又开始谈起精神世界,此时人类渴望的又不仅仅是物质那么简单,还有精神上的满足感,人类开始塑造理想中人类社会的形象和模样,开始思考应该如何去做人会比较高贵又人性,如果你说人必须要做到像人类文化思想中憧憬的模样那应该是很不现实的事情,因为书本里所刻画的都是人类形象完美的极致。而这只是单纯教育后人如何更人性化一点。但在一个没有食物、没有生活的恶劣环境下人类根本没有闲情去谈精神上的人性,更追求的是物质上的本性,当你在沙漠饥寒交迫的时候根本不会在意什么尊严和形象不会讲究食物干不干净,即使掠杀同类的邪念也会萌生出来。做人难的原因还有,人未必想做人,小孩都是白纸,你可以套上理论去让他们像程序一样进行着为人之道,可是一旦看到世界的模样他们反而会内心更难接受因为内心的定义与真正的现实产生的冲突使渐渐看清事物的单纯少年绝望从而产生极端的行为。人就会被艰辛的生活经历打败,对于世界来说是人性美好是可有可无的,可对于人类社会它是必要的。一个人没有报复社会、没有情绪差、没有思想不端正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犯罪,因为不是内心懂得道理就会做的好,有大把的人只是在某一刹那间就产生犯罪的冲动念头,如果一切证据销毁、一切线索处理干净、无人知道的情况下,捡到一袋钞票人一定是自己藏起来用,一位不小心动了色心的人误杀人,在没有摄像头没有证据的情况下一定是毁尸灭迹,烧了粉碎、砌砖封起来、埋葬在荒山野岭,因为人的侥幸心理也希望自己能逃过此刻没有好好做人的罪恶惩罚。这段时间的滴滴打车奸杀的案件连发两起,有人就开始在意为什么滴滴打车会这么不安全,但事实上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情况下出现劫财劫色的罪犯都是无法避免的,在网络监督下监控下依然还是能有人犯罪,那是因为人太肆意纵容生物的本性,就是因为纵容的思想存在使得一些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古时就有为了美色而放弃事业的君王,如今以受害者穿的太好看太性感的理由就进行侵犯,这并不合理,因为生物要吃喝拉撒,这些被现实世界牵制的人类难免会希望能更轻松的得到物质需求。而生物本性的冲动使他们在特殊的环境下促使他们更坚定的去犯罪。但这些并不是表达犯罪的行为是情有可原的也不是说世界是扭曲的人就应该接受扭曲的事实接受不可避免的罪恶存在,在物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还如野兽一般的活着确实是禽兽不如,它不仅是人不懂的适度活着追求欲望过了头,贪念表现不够适当。正是因为意识主观能动性它具有很强的改造能力,我们可以将世界是扭曲的现实情况改造成理想中美好的模样。因为人的内心对人性的追求是与世界的模样无关,做人是人类主动性的,与客观世界无关,所以即使任何特别情况下,我们也该更坚定的往人性美好的角度思考切勿因为动物本性而让人性变得不人性。所以最好减少罪恶的发生的源头就是人的意识,做好教育和思想工作提升一个人的三观,常有人说当人有钱就变坏,其实主要原因是那个人的品位和思想还配不上那种高端的物质生活,金钱价值是最好体现人类的生活档次。拥有了经济基础才能拥有精力继续上层建筑,但上层社会可以存在下流人士,底层社会也可以存在上流人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原因就是在何时应该放下对物质的追求而是培养精神上的建设,从整体上来说社会上的每个人相对于原始人都拥有经济基础,而此时有人依然追求无尽的物质欲望,而有的人则开始培养上层建筑上思想、文化、修养等精神上的满足感,人各有差别各有不同的物质价值,而意识上侧重点导致了他们未来的走向,有人在物质面前迷失方向走向罪恶,有人在精神面前抵触现实活的痛苦。这两种都显得不太人性。当物质达到某一稳定水平人已经不能再质变的条件下侧重精神建设才是减少罪恶的发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又能合理追求精神需求对于人来说是一件很难把握分寸的事情。你既要不被那些得不到的物质欲望迷失方向,又能建立属于自己的思想境界,适合自己的上层建筑是让人最舒适的。多了会痛苦,少了也会产生罪恶,但是思想觉悟高的上流人士即使不能拥有家财万贯,至少他无论在任何的物质条件下都能保持优良的形象。虽然太高的精神追求会痛苦甚至会像个不现实的圣人,至少他最多危害自己的生命。如果一位高尚的人即使自杀都会选择在不危害他人不危害社会的情况下低调结束生命,不会特意引起人群围观,悄无声息的离开这个世界。当然上流人士真的过上很富裕的上层生活,我想以他的精神追求和品位也不至于落得个败家或者纸醉金迷的泛滥生活,因为思想境界使他更想将物质投入与曾经只能想却无机会去实现的伟大工程,或者他依然会像以前一样朴实生活、真实又低调。但不得不说思想境界高的人更注重的是欣赏美好的东西,甚至努力去将世界变成美好的东西。而思想觉悟不高之人更多的是看世界不美好的地方,甚至表示认同,这说明一个道就像尼采说的人性,太人性。“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在深渊的深处还有清澈见底的井水倒映你的人性的模样。就像物质的人才会天天观察那些被包养炫富的人,一面说很看不起这种人性态度一面内心又渴望自己能有这么轻松的生活。已经下流人士到不承认自己的缺点是极其可悲的。世界或许本来就是任何模样都有,但是做人是你自己主动性的,是做个高尚的上流人士,还是为物质重回原始社会的下流层次。

你想做怎样的人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我不能丢下我生活的那些文艺的东西,多久没有继续搞这些业余爱好了,人活着不仅仅是物质享受还有精神上的追求,绝不是盲目追求人性的虚荣、地位、荣誉。因为这些都是别人眼里的自己,在别人眼里活的太久也是件很累很浪费生命的事情。常常听见许多人不通情达理会谴责别人会不能接受别人的过错,可当我们在会想起来自己也可能会犯同样的错误,其实有些事情也显得挺人性,因为也是人性的自私和弱点促使你对某些事情产生偏见,在每个人心里自己都是生命的主角,确实这句话说得很人性,人性本身就是个客观不加美丽修饰的东西,你说舍己为人是人性的美;你说善良是人性的美;你说拥有同情心是一种美。但当这些被用到过度的不切实际也会显得不太人性,不是自我内心觉得美的东西才是人性,有时换位思考多为他人考虑也可以是美丽的人性。

人性只不过是生物本能上追求意识上的满足感,就如野人穿上衣服之后,会开始对穿衣方式和款式进行更多的改进,而达到舒适又养眼还能凸显人性美的一种人性化表现。但人是生物,就如一句俗语“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的慌。”谈人性首先得承认自己是生物,正视那些看似并不太唯美的事实,然后再稍加修饰和委婉的表达出来,这样便成为追求物质和意识的人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