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则天代慈禧》第三节 两宫太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时日影西斜,武则天踱到窗前,正揣摩如今朝中景象,就听门外太监的声音叫道,“皇帝驾到。”

宫女们纷纷行礼。

“给皇额娘请安。”皇帝年纪约莫十四五六岁,虽然眉目清秀,却有些消瘦,望着她时有些目光闪烁,好似有点惧怕。

“免礼。”武则天道。

“今儿个先生讲了些什么?”虽然自己听了半天讲书,颇觉有些枯燥,但为打破这有点尴尬的沉闷,她先问道。

皇帝忽然面露喜色,答道,“翁师傅让作了首诗。”

“这么说,翁师傅夸奖了皇帝了?”她笑道,“原该如此,来人呀,赏给皇帝...”,一时不知道用什么好东西来赏皇帝,便停住问皇帝道,“皇帝想要点什么?”

皇帝大喜过望,平时难讨母后喜欢,今天竟然意料之外的顺利。这会儿激动地说道,“过几天皇额娘生日,让儿臣为母后奉三天的戏。”

“好,晚饭就在这儿吃吧。”武则天答道,还是将刚刚自己说“赏”时小皇帝眼光掠到的一个玩笑童子的小小玉雕拿过来递给皇帝道:“皇帝,这个赏给你玩。”然后指着茶几上的几道甜点对宫女道,“这些拿去赏给跟皇帝的人吃,让他们好好地侍侯皇帝念书,以后自然有更大的好处。”

小皇帝笑着接过玉雕,点头答应,又道,“儿臣先到慈宁宫见过母后皇太后,回头就过来。”

慈宁宫又跑出来一个太后?“母后皇太后”,“圣母皇太后”,应该谁更大些呢?武则天微微皱眉。

这皱眉自然也落入小皇帝眼中。皇帝急忙说道。“儿臣只去转转就过来。顺便告诉那边皇额娘。我今晚和这边皇额娘一起用膳。”这小皇帝有两位母亲。和做儿媳妇地有两位婆婆一般。夹在中间难做人。

这边“皇儿娘”。那边“皇儿娘”。武则天听在耳里。总觉得两个太后大大地不妙。也不知道这个皇帝到底是谁所生。这些在李师傅送来地几本史书里都还讲不到。要找个法子弄请楚才好。

“去吧。”她道。“快去快回。”

皇帝刚走。就有位刚刚等在外面地太监叫道。“敬事房奏折送到。”

一听到“奏折”两个字。武则天立即来了兴致。“快拿来。”

她坐在茶几边就翻开了折子。头道奏折是道(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 www.16k.c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天津崇厚来地急报说:天津民众闹事。要求彻查儿童被剖心挖眼地案件;与法国地交涉失败。天津巡抚要求朝廷派员来办。

“来人啊,笔墨地图伺候。”武则天吩咐道。

笔墨和地图很快捧了过来,小茶几却不好摆放,这个太后以前怎么批奏折呢?武则天怎么也猜不到之前她指甲上那几道蟋蟀长角似的东西,才是用来做“御笔”的。

雀斑宫女瞧出了太后的踌躇,说道:“圣母皇太后,是否将笔墨地图摆到东书房伺候?”

也罢,武则天点头道,“就摆到东书房吧。”

武则天在东书房见到地图后,才知道京城如今叫北京,比长安往北很多。她之前有点怀疑自己这么奇怪的遭遇,也许是王皇后萧淑妃的鬼魂作祟,现在既然远在北京,谅那两个贱人也追不过来,就无须多虑了。

天津就在近旁,难在法国又是封在哪里的诸侯国,怎么交涉又会失败,让武则天难以猜测。既然要派员,朝廷从来就不缺人,派个什么人去就是了。

这东书房收着六部官员的名册。案件该归刑部管,武则天查到刑部官员的姓名,在奏折挥笔疾书道:“派刑部尚书郑敦谨赴天津查案,务必水落石出。”

这天折子不多,大多是谈皇帝的大婚筹办事项,哪几个宫殿要大修,需多少多少木料,多少多少锦缎等等。皇帝这样的小毛孩就要结婚了?结婚之后岂不是就要归政?

武则天在东书房东翻西找,总算找到了关于皇帝大婚的几个奏折,包括皇后的待选名单,一长串的姓氏名字又让她皱起了眉头,好几个姓氏都古里古怪,叫什么“阿鲁特氏”,“富察氏”,必定也都是胡人的女儿。“富察氏”的旁边,还有道深深的指纹,也不知道“圣母皇太后”对这个富察氏是恨得切呢,还是爱得深。

这样的奏折自然很快就批完了,吩咐侍侯着的太监“发出去”,太监答道,“照例还要先请圣母皇太后盖‘同道堂’印;然后奴才这就拿到慈宁宫,盖了‘御赏’印就发出去。”

这些奏折竟然要经过那位“母后皇太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武则天顿觉更不痛快。

回到寝宫,小皇帝接着也到了,李鸿藻挑选的几册史书也已经派人送了过来。

送来了温水洗手,太监宫女往来穿梭摆饭,到用膳时间了。

饭菜虽然不太合武则天的口味,也还丰盛。吃完饭,母子坐着闲谈,武则天对诸事茫然,想从皇帝口中探听些消息,因此说道,“刚才天津有道奏折,讲和法国的交涉...”

她一语未毕,就见皇帝变得激愤起来道,“必定又是洋人在欺压我大清百姓,我们皇家的宫殿都被他们抢劫烧掠,洋人对百姓自然更加肆无忌惮了。”

欺压“大清百姓”,这么说,洋人就是夷人罢?法国也就不是哪个王的领地了。怎么竟然烧了皇家宫殿?

“皇帝,照你看,崇厚的折子应该如何办?”武则天问。

“崇厚喜欢讨好洋人,先将崇厚撤职查办;然后委派专员,去查洋人。”难得母后垂询,小皇帝自自然然将平日对崇厚“媚外”的不满发泄出来,很流利地答道。

“答得好,”武则天道,“但崇厚做的不是本朝的官么?为何要讨好洋人?”

小皇帝气鼓鼓地道,“自然是因为洋人轮船枪炮厉害,崇厚胆小怕事,生怕得罪了洋人,洋人把兵船开到天津,进犯京畿。”

洋人的轮船枪炮如何厉害?本朝竟然如此惧怕夷人?武则天有些了解了,仍旧褒奖了小皇帝一番,然后让他回去歇息。

雀斑宫女名叫喜儿,武则天吩咐她在内殿掌灯,自己去翻那几本史书,主要去翻李师傅没太讲的本朝历史。

康熙和乾隆的文治武功,的确令人仰慕。之后的几位皇帝就稀松平常了。前任皇帝,就是小皇帝的父亲在朝时,竟然为躲避洋人炮火而逃出北京,在热河病逝。

之后这位小皇帝即位,他的生母,因此从懿贵妃跃为“圣母皇太后”,号“慈禧”,也就是被武则天莫名其妙替代了的慈禧太后。算来这个慈禧太后也很厉害了,从她儿子和太监宫女的诚惶诚恐就能看出来。

小皇帝性情柔弱,似乎不足为患,只是还有位慈安太后掣肘;还有就是贵为太后,只能伴着这样的清灯孤寂。

她将几本史书都翻过,重又到东书房瞧了些奏折,回到寝宫已是夜尽更深,这才歇息了。<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