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则天代慈禧》第五节 太后女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天军机大臣们所见的奏折朱笔,除了崇厚停职,另有“急召各路兵马赴京勤王”一道,让大臣们大为紧张。人人都以为这必然又是个和局,大不了赔些银子,如果要打仗,天津就在近旁,这可如何是好?而“急召各路兵马赴京勤王”,又究竟要召哪些路兵马?

第二天廷对,恭王就这道朱笔请旨,问太后要召哪路兵马?武则天道:“各路兵马的情况,你先讲一讲来听。”

恭王对洋务虽熟,对兵马却不甚了了,即时回奏说要传兵部尚书来讲。

武则天道,“这道旨意就先发出去吧,先不必限定谁来,谁该来自然就会前来。”接着又道:“昨天问过曾国藩有没有女儿,你查过了没有?”

“臣查过了,曾国藩共有五个女儿,四个已经出嫁,出嫁的四人当中一人去世,一人守寡;家里现在还有一个没有出嫁的小女儿。请问太后有何旨意?”

如果问到的是儿子的情况,自然是要给他官做,现在问到女儿,就有些难以猜测了,所以恭王把曾国藩五个女儿的情况问得很清楚。

“东书房里奏折文献多,现在乱得不成样子,要选几个得力些的女官来办。曾国藩的女儿,自然是识文断字了,到京后就让她来见见吧。你们自己或同僚家中,有识文断字,有见地些的女儿,你们也一并推荐,我来挑选任用。”

原来如此,太后常在深宫,批奏折也的确吃力,以前只用手指甲掐掐,这两天批了许多字,只怕有点累了,要几个女官来帮忙也很自然。而女官不比后妃,将来自然在外择嫁,能在太后身边服侍几年,也是难得的机缘,这倒要好好地问问同僚各官。

“听传闻说状元崇绮的女儿也不错,只是已经皇后待选了。”慈安太后说道。

“既如此,况且在京,明天就见见吧,以后还要你们多多费心,慢慢寻访。”武则天道,对皇后待选的话却故意轻轻跳过。

如何让小皇帝载淳暂不归政,是武则天这两天用心考虑的。所以她很厌烦每次和的谈话,因为慈安太后总是有意无意地提起“皇帝大婚”“皇帝归政”之后,她们“姐儿俩”如何享享清闲之类话题。

连她这个慈禧太后地身份。她也还不太有认同感。更不要提她根本不记得曾经生过地一个儿子了。不过这个儿子应该好摆布。当然。必须没有慈安太后掣肘才好。

“姐姐。我就在想。我们皇族如今人丁怎么这么单薄。象如今我们虽然孤儿寡母。到底还有恭亲王醇亲王帮着。而皇帝呢?将来也没有个兄弟来扶持帮助。等哪天我们去了。怎么能放得了心?”

慈安太后颇感惊讶。“妹妹。我们还年轻。怎么忽然说这种话?”

“唉。我每晚只是想。怎么皇帝没多些兄弟姐妹。好让我放心把朝廷交给皇帝。”武则天道。

把朝廷交给皇帝。和兄弟姐妹多少又有什么关系?说到底。只有一个人能当皇帝。先帝已经去世了。就是变戏法。也为皇帝变不出更多地兄弟姐妹。这“兄弟姐妹”这几个字。忽然让慈安太后想起之前听到过有关恭亲王福晋之死地一些流言。愚钝中也多了些警觉。

“妹妹。我们也只能尽自己地本分了。只求对得起先帝地托付。先帝只有这一个儿子。那是天意;我们做不到地事情。先帝也决不会怪我们。”这个和善地人言辞语气忽然变得锋利。好似意有所指。

那会是什么呢?

不过慈安太后忽然提起“先帝”那个已经死去的人,武则天觉得太扫兴,自然也就打住了这个话题。

所以说“一山不容二虎”,一个皇宫里也容不了两个太后。

而慈安太后见自己的一番暗话让慈禧太后停住不说,松了口气。幸好她还不需要使用先帝留给她的那件东西,要不然,姐妹间撕破脸面,面子上就不好看了。

这么说,先帝还是有知人之明的,所以十几年前去世时留给了她那物件。亏得有了它,她如今说话才能这样理直气壮。

唉,可惜先帝指派的顾命大臣肃顺太过张狂跋扈,以致才有“祺祥之变”,才有两宫垂帘听政。说是两宫,其实拿主意的全是西宫,她能干些,朝堂里的事情都仰仗她;但一个女人不管多能干,总要注重名节。

如果出了些什么事,先帝的脸面何在?她慈安太后,作为先帝生前信赖托付过的人,将来又如何面对先帝于地下?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