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之白衣修》第四章 中平元年的春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秋去冬来,转眼也该回家过年了。在这短暂的从师日子里,张和才知道,黄忠为什么一把年纪了儿子才十几岁,此时的黄叙才三岁。正是玩泥巴的时候。告别师傅,张和乘坐着张喜架来的马车,颠簸流利地返回朝阳县。

“爹、娘,我回来了!”半年未见,十分想念。调皮的张和,一进家门就大声喊道。过年嘛,就该是个喜庆的样子。

“我儿回来了!”已经寒冬腊月,张母都已经催促好几遍了。要不是张和痴迷着练武,迟迟未归,张母早就可以见到自己的心肝小宝贝咯。这下,一听见儿子的声音,匆匆赶来,尚未见到张和,双眼已是泪哗哗。激动啊!

“娘!”张和一把扑到娘亲的怀里,再次感受那温暖的怀抱,泪水忍不住流淌了下来。呵呵、虽然两世为人又如何?面对着亲情,谁又能免疫?高兴中——

“过年咯——”小孩子欢天喜地地奔跑着,在孩子们天真的想法里,过年就意味着鱼呀肉的,摆上桌,年糕点心口中塞。多么美好的日子啊!这时候还没有鞭炮,为了喜庆,人们就点起篝火放上黄竹,让它燃烧,听着噼里啪啦的声音,丝毫不差于后世的热闹。各家各户都打扫院落,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大街上也人来人往地穿梭着,采买这呀那的。忙个不停,小孩子的新衣裳,自家的干柴,多少要屯点,免得到时樵夫不出门,自家断了柴火,可就麻烦了。于是街道上的小商小贩生意旺气得很。

这时的张和,却懒得出门,在他的字典里,练功才是首要的。经过数月的苦练,张和至少习得黄忠的半成武功。古时候的武学,可没有什么武林秘籍之类,全靠名家指点、自己领悟。黄忠的刀法么,张和记住了。箭术精要么?也是一字不落。但是要达到高手的境界,实践是唯一的捷径。这样的机会,目前张和可没有,唯有力下苦功,多流汗咯。“嗨——”一刀划过,雪花断成两截,“下雪了么?”张和抬头看了看天,继续努力道。(注:此雪花乃是张和用布袋装满雪花吊起来练刀用的。一刀砍过,能将软绵绵的布袋划成两截,张和自信,自己已然成为三流的武将境界。呵呵)

日子不知不觉中,已过十五。这日、张和练功完毕,正是午饭时候,张和来到大厅,正想和父亲请安道。忽然看见老爹手里拿着一封快递念叨道:“今年改为中平元年啊!”

“什么?”张和顿时僵住了。“中平元年?黄巾起义之年!”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闪电,将张和雷住了。

“宝儿怎么了?”父亲关心地问道。将张和从震惊中唤醒。

张和急忙来到父亲身边问道:“父亲刚才可是说,今年改为中平元年?”

“是啊,吾儿这是怎么了?”张父好奇地问道。

“不好!”张和着急的大喊一声,却将一旁的老父给吓了一跳。

“什么?”父亲威严的喝声响起,张和这才回过神来,

“啊、父亲,我是说,我忘了给母亲请安了。”张和赶忙掩饰道。

“你这孩子,这不是准备吃饭么?等下就能见到你娘亲了,不用急着这会。”张父欣慰地说道。

“呵呵。”张和挠挠头扮可爱。与父亲一道吃饭去了。

“中平元年,黄巾爆发,南阳首当其冲啊!也不知道朝阳能不能守得住?”吃完饭后,张和回到卧房,紧皱眉头道。事关自家安危,由不得他不紧张。寻思良久,心中苦闷,索性提刀到院中练起刀法来。才九岁的他,也能将兵器舞得密不透风,可见平常之努力了。这柄刀只是普通的大刀,刀长六尺,刀柄为桦木打造。重量才不过十数斤。张和考虑到自己还在发育,不能拔苗助长,也就没有特意打造合适的兵器。对于黄巾的历史,也多亏于当年喜爱的几本三国小说,如魏侯、三国**等精品。得益于此,张和同时也知道了,南阳恰恰就是黄巾之乱的爆发地。“能不能躲过此劫啊?”头疼中。</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