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青山》第六章 吃奶?吃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或许是累了,或许是饿狠了,一顿饭下来周华安夫妻俩并没有过多的话语,除了卖力吃饭以外就只是偶尔瞅着喝着米粥的周青微笑。。以至于到最后满满一锅的青菜地瓜饭和南瓜干、茄子干这两盘菜都被消灭一空但似乎任就意犹未尽的时候他们才发现今天的饭菜似乎格外香甜,竟然在不知不觉间就吃光了。

看到父母竟然在他刚喝了小半碗米粥的时候就吃完了满满一锅饭外加两盘菜,他在感慨之余也不禁对生活在这个年代如同父母一般的广大中国劳动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要是没有他们在这个特殊的年代里依旧任劳任怨的坚持劳作在工作第一线,要是没有这方方面面的各类人才间接或直接保全了国民经济的基本体系,要是没有他们这些看似有些愚笨的人民始终相信党、相信党会带领他们致富并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恐怕在改革开放来临之际就不会是蹒跚而坚定的前进而是拘偻着攀爬吧!

后代的人们很难想象两个普通的人竟然会吃掉这么多体积的饭菜,简直就是大胃王吗!可从那个年代走出来的每一个人都知道那其实是习以为常了。就说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尽然连吃花生米都生怕吃多了从而给国家造成负担,难道是他吃不起或是假装不吃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说那时的国家太穷,穷的全中国有几亿人都在挨饿。

以现代人的眼光来开,他们吃的都是无公害绿色食品。其无不令现代人欲食之而后快,但从他们的角度出发更多的还是想要吃上正常的大米白面饭食才是真的。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所以再后来生活水平好了后,那个年代的人们依旧常常用这首锄禾诗和自身的真实经历来教导子孙要珍惜粮食、杜绝浪费。

......

周青瞅了瞅父母空空的饭碗,又看了看自己任就有大半碗的米粥,心里有些苦恼。倒不是他觉得这米粥不好吃,主要是他人小委实吃不下了;但他又不愿让父母说他是一个偏食、厌食的孩子,故心里一阵踟蹰。

周华安夫妻俩看着有些不安的儿子,心里已是笑成一片了。平时他们总是给儿子熬米粥喝,可这小家伙除了吃奶以外就是不喝米粥,一点都不尝,这颗苦恼死他们两夫妻了。

由于奶水不足,小家伙每次只能吃个半饱,若一次两次甚至三次也还行,可长此以往眼看着儿子一天天瘦下去了,做父母的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可他们尝试了很多办法都不行,这不他们正打算找人借点钱好卖一些好的奶粉之类的营养品供儿子吃喝。

但他们没想到今天表现俱佳的儿子又一次给了他们惊喜,从最开始看着眼前的米粥有些撅嘴到后边喝下的每一口粥都没有逃过他们的双眼。而周青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对不能参与吃饭菜的遗憾表情竟成了不愿喝粥的表现。

不过现在这一切都无关紧要了,重要的是这最后的大半碗粥该怎么办。周青的思路一直都是要做一个好孩子,不能偏食、不能厌食。他扶着桌沿颤巍巍地站起来先向父母招了招手过后才对自己的小肚肚拍了拍以示自己已经吃饱了的意识。

看着儿子这么理智化的动作,周华安夫妻俩在惊奇之余也对儿子能这么早就晓事感到高兴不已,这说明他们的儿子不仅不像往常别人说的那样是一个愚钝儿反而还是一个天生聪慧的小家伙。

“儿子,你是说你已经吃饱了,是吗?”

欣喜中的肖淑芳迫不及待的对儿子问道。

面对母亲的提问周青迅速点头表示了肯定并试图把粥碗向母亲推去。

看儿子反应这么灵敏满心高兴的肖淑芳一下就将其抱起来狠狠地在额头上香了一个,惹得感觉有些痒痒的周青直呵呵。有了母亲的香吻当然不能少了父亲的,只见周华安从饭桌那边移过来对着小周青就是啵了一个,弄得周青因他的胡子扎人直挥舞双手扒开那张脸......

......

1967新建县城七月的夜晚是那么的令人沉醉。

在群星点缀的夜空映照下县城里里外外都陷入了寂静中,除了那没完没了的知了、蛙类声声不断外就再也没有其它更多的声响了。整个县城竟没有一处房屋里透出灯光,显然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早已陷入了香甜的沉睡中,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缓解白天身体劳作带来的巨大疲劳。

而此时县城北街的一座普通民房里却有一个小生命却是怎么也睡不着......</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