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九转鼎徒》关于作品中的天枢的来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枢柱

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中,“武则天”应该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名字,宋庆龄曾称为“封建时代杰出的政治家”。TAOSHU.ORG武则天崇儒尚佛,不拆黄老,武财时期,在各地广建宫殿、寺庙、佛塔。作为“封建文化的豪华版”的天枢,堪称我国历史文物艺术的宝贵遗产,《洛阳伽蓝记》所云“枢为枢纽,以喻政权”,天枢象征了高度发达的武周政权。

公元594年《武周延载元年》,文武百官及四夷属国为感念“大唐中兴”和“四海臣服”彰显“文治武功”的天后威仪,在洛阳端门外修建“天枢”;含“通天、地、神及社稷”之意。“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第二年,天枢建成,高一百五尺(折合31.08米),直径十二尺,八面,各宽五尺,下部为铁山,周长一百七十尺;用铜铸蟠龙、麒麟、萦绕铁山;铁山起柱,柱上面放置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在它的上面又放龙人,四龙直立,头顶火球,龙接祥云,升腾无限。“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武则天自书榜文:“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经有关专家考证认为,天枢的主体建筑包括大基座、城阙台座、须弥山及神兽、历史进程、佛教文化、升腾超世、云盘承露、四龙腾空和火球升级等九个部分。

⒈大基座:大基座是整个天枢主体造型的组合与陪衬,在大基座与小基座的周围,有隋唐风格的大型浮雕,置以数尊铸铜或铸铁的华表、飞马、朱雀、石马、石人、翼兽。

⒉城阙台座:隋唐城阙的形式和特点是中间部分为砖石,踏跺装饰部分为石雕和烧制精美的修定寺砖雕,其中有礼姿与舞姿的菩萨造像,还有呈高浮雕状的莲花宝座形式。

⒊须弥山神兽部分:基础为铸铁,可由浅浮雕和立体浮雕构成的须弥座。浮雕内容均为蟠龙纹。在须弥台座上有水纹,海水萦绕铁山,在海浪之上有神兽、蟠龙、海龙、麒麟、怪兽的立体铸铜雕刻。

⒋佛教文化:在须弥山上方即天枢柱底有浮雕纹上升,升腾的云气纹、藻井纹和花盖纹的飞、奔、转的动势,把整个天枢带动得飞荡向上。其上为八面八尊力士圆雕像,力士扛负莲台,背承莲座。

⒌在莲台须弥座之上为四尊天王像与四门。天王形成护门状,立姿雄伟挺拔,造型注重气度;四门八扇,门扇上均配有口钉、铺首和雕饰门环及饰件。

⒍台座上为八面八幅浮雕礼佛图,其上部为浮雕壁画,内容为变经故事和所涉及现实社会生活的精彩场面。

⒎升腾超世:其上为藻井纹和火焰纹的浮雕造型部分,它们形成套叠、流动、升腾不息的动势,而浮雕增加其空间感和运动感。

⒏云盘承露:浮云上端是莲花须弥座承台,此承台上置一经幢,幢内四面置四座佛龛,龛内置神像,幢为缕空雕作。在幢上为承露云盘,全为缕空雕作。盘上满布祥云,祥云之上有神鸟兽,其中四只金翅鸟各执一方。金翅鸟为佛教之神。

⒐四龙腾空:四龙直立,头顶火球,龙接祥云,共擎球体。气势磅薄,升腾无限。行龙缕空浮雕,须眉俱现,鳞片为数百只小龙浮雕,繁而不乱,精妙绝伦。

万国天枢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使然。作为一项祖国灿烂文明的优秀成果,万国天枢是唐朝兴盛的标志之一,也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结晶。

长寿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领请以铜铁铸天枢,立于端门外,以歌颂武后的功德。武后亲题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天枢铸造历时八月而成,其形制若柱,高一百零五尺,直径十二尺,八面,每面各五尺,下为铁山,周一百七十尺,以铜为蟠龙、麒麟环绕之;上为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盘上四龙直立捧火珠,高一丈。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首领之名于其上。用铜铁二百万斤,“请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公元594年《武周延载元年》,文武百官及四夷属国为感念“大唐中兴”和“四海臣服”彰显“文治武功”的天后威仪,在洛阳端门外修建“天枢”;含“通天、地、神及社稷”之意。“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第二年,天枢建成,高一百五尺(折合31.08米),直径十二尺,八面,各宽五尺,下部为铁山,周长一百七十尺;用铜铸蟠龙、麒麟、萦绕铁山;铁山起柱,柱上面放置腾云承露盘,直径三丈,在它的上面又放龙人,四龙直立,头顶火球,龙接祥云,升腾无限。“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武则天自书榜文:“大周万国颂德天枢”。</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