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烟雨江湖儿女情》第四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镇之繁华,又得把话再说回来, 大石桥靠南四层大楼下的这家茶馆,从半夜一、两点钟就有人光临。此时到茶馆去喝茶的大都是上了年纪的男性老人,这些老年人大都是瞌睡少起得早的。

他们到茶馆里喝茶聊天,图个热闹、提神醒脑。“人生七十古来稀” ,在家觉得冷清潇条孤单无趣,到茶馆去找茶友聊聊天,混个时间找个乐趣。

除了老年人,一早去茶馆的还有各种手艺人,以及做买卖的生意人,这些手艺人,常常在茶馆里吃茶聊天时揽到活儿做。同时,生意人在喝茶交谈中,能意外的找到大买主。

茶馆从半夜过后就发出嗡隆嗡隆的说话声和嘈杂声,在夜深人静之际,一直传至一、两百米地开外。这茶馆犹如现代都市里的咖啡厅, 坐在其中温暖又温馨, 悠闲又自得。品着茶味、 交着朋友、做着生意, 又可消磨时光……

在这小镇上,外来人员可品尝江南的各种特色小吃,百味其全、应有尽有,外地来此的人,不但在这里一饱眼福、又可一饱嘴福。

小镇的繁华,不但吸引了从四外来的客商,同时也吸引了很多船家,每当下午五、六点钟的时候,大石挢底下的大塘河里,就已歇满了大大小小的船只。这些船只,有开往各个不同方向的几艘客船以及游船;还有装载货物的运输船、也有做买卖的商船、以及打鱼的小网船等等,都停靠在大石桥南北的两个大码头旁边,这些船只铺满了河面,前后长达有一里多水路。

凡停靠在这里的船家,行船辛苦一天,船一靠码头,就纷纷上岸购物、吃饭、喝酒。也有的人是上岸观景、玩耍、活动筋骨、兜风、观街逛商店,川流不息的人流昼夜不息。

各种商贩们,都把这块地看作是,做生意搞买卖的羊肉宝地。纷纷在这儿圈起了砖块、木棒抢地盘。晚上也是随地打铺宿在其中,担心一歪脚,立刻会被人抢了去。

这儿的喧闹声似乎永无静止的时候。这块地盘上,隔三差五的还有小型的夜戏,这些唱夜戏的,是搞买卖各种梨膏糖的艺人,他们卖的梨膏糖种类很多,有些梨膏糖还可止咳、清肺、去痰、消炎。这些梨膏糖有三分一块、两分一块、一分一块的。每说唱一段,卖一次梨膏糖,一场演唱结束,前后要卖四、五次梨膏糖。看来他们的生活来源,主要就是靠卖梨膏糖的。

观看的群众为支持赞助他们,都伸出援助之手,尽量去多买一些梨膏糖。其实这也不吃亏,听了他们的说、唱、演,又有糖吃。他们说、唱、演的,大都是古代的那些落难公子中状元,私订终身后花园,公子、小姐,才子、佳人,那一类的爱情故事。从古至今,男婚女嫁,有情人终成眷属,多灾多难曲折的爱情故事人人爱听。这些生动的故事吸引了小镇上的人们,甚至连附近乡下的农民,也兴高采烈的纷纷跑来捧场凑热闹。

那年代小镇上还没有电影,更没有电视。漫漫长夜无地消遣。大凡人都是这样的,在枯燥无味的生活里,总是要寻找一些乐趣的。

社会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和推进,现在天天有电影和电视看,还可去灯红酒绿的酒吧、歌厅、舞厅、咖啡厅,夜总会和灯火辉煌的购物商场……

所以,在过去那个年代里, 人们常盼望着卖梨膏糖的艺人来小镇上。每次有卖梨膏糖的艺人来镇上说唱,人们欢天喜地、奔走相告、兴高采烈的帮着传播这一好消息。

那些卖梨膏糖的艺人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热棒和喜爱。他们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说唱的更加动听,他们举手投足的表现更加精彩,黑压压的人群嘻着嘴巴,乐陶陶的每次都围得水泄不通。

这块地盘上昼夜人头晃动、人声喧哗、热闹非凡。于是,这地方成了露天的大戏院,白天晚上都表演着永不谢幕的各种精彩好戏,唱着永远的赞歌……

从四面八方来这小镇上做生意的人中,有些只为糊个口,干着公平合理的交易和买卖、他们要求不高,每天能有个普通的日常开销,平平庸庸地过个日子已经谢天叩地了, 来这里定居的江湖游子尤其是如此。

这些生意人争分夺秒、分秒必争,吆三喝四、吆五喝六, 连夜间也不例外,他们不嫌其烦的吆喝着自家的生意经。一来是为货物尽快销出去,不要积压资金,周转快、进货也快,从而多赚钱。二来也是方便购物的顾客,能随时买到各种急需物品,一举两得。

尤其是在夜晚做生意,每个摊子旁的竹杆上都挂着一盏马灯或气火灯,( 那时候小镇上还没有电灯,)这里简直成了个不夜城,上百盏灯火亮在桥西旁的大地盘上。独木不成林,独草不成绳,独灯不显亮。星星点点的灯火闪亮登场,形成了一片灯的海洋。

小镇上的居民吃过晚饭有事无事,都爱去桥西边走走玩玩,欣赏着各个摊位上五颜六色、五花八门、花花朵朵、千奇八怪的各类商品。瞧中了就买几样,拿在手里引得旁人个个都去购买,这就引成了连锁购物。</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