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三国清》第112章 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维大汉初平元年春三月初一日,祁乡侯,领渤海太守、车骑将军袁绍,谨陈祭仪,享于故殁王事关东将校及洛阳居民亡者阴魂曰:

大汉黄巾之乱未平,而董贼之祸卒起,天下愁云惨淡、豺狼横行,几有天地崩殂之势。然宇内英烈皆在,匡汉义士犹存,今有关东子弟,不惜己身,共赴国难。士卒儿郎,尽是大汉豪杰;官僚将校,皆为四海英雄,习武从戎,投明事主,齐坚忠君之诚,并效捐躯之志……”

陈琳一篇祭文,文辞华丽而不失情真,语句高雅而饱含忠义,袁绍读罢,率先放声大哭,在场各路诸侯,也不禁或真或假一个个地泪湿襟巾。

唐荣坚持从软榻中站起,以示对阵亡将士的尊重,在李典等人搀扶之下,听着陈琳的祭稿,念及随征的一万四千东郡将士,月来战亡七千,伤得亦有三千之众,完好无损之人,十不存三,自己一起朝夕相处半年多的这班忠义勇猛的将士,仅仅这一个多月时间,便人鬼殊途,再也见不到那忠诚敦厚的面容,听不到那爽朗亲切的声音,更不知自己回到东郡,如何面对满城的失子老人、孤儿寡母……

一一想来,心中更是充满了对历史中诸侯割据,连年杀伐,直至千里无人烟的战乱的痛恨,心中默默想到:

下一步,便是要削弱各家势力,从各地抽调地方兵重组京军,到时以中央集权的实力,强压各个地方,便再不会出现四分五裂的群雄争霸局面了。唉,这一次之所以未能用知兵识战的卢植、皇甫嵩为领军,便是因为现在不同讨黄巾之时,那时二人手中十几万京师,而如今,所有的部队都来自于各个地方,为地方官吏所掌控,岂是卢植这样的光杆司令可以调动?

不表唐荣及诸侯们各家心思,在拜祭的现场,除了关东大军之外,还有小部分留下的洛阳百姓及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来自董卓抢掠洛阳时,唯一没有侵入的地方——洛阳城外接待各国外族的胡桃宫。

董卓一是因为里面住了与其相厚的羌人,二是自己现在已经为全关东郡雄所不容,要是连外国人也得罪了,怕万一他们也派出军队,加入到声讨自己的行列中,平白添上许多劲敌,自己真的就走投无路、四面楚歌了,必竟对于外国人,汉人的脑海中始终有一种野蛮凶狠的印象,尤其是那些深目勾鼻、金发碧眼的西方诸国,董卓也不例外。

此时,这些来自亚欧各地、身穿奇装异服、甚至在汉人看来,长相犹如鬼魅的匈奴、鲜卑、安息、身毒、大秦、高句丽、新罗等国的使宾与商人,望着数万汉军的葬礼,纷纷窃窃私语。

一名二十来岁,头戴金线幞头,耳垂缨珠吊环,腰悬翠碧美玉,脚下五彩丝履,想来若不是为了今日祭典,否则一定会是锦绣花袍,而不是眼前这身黑色长袍的男子,似为眼前壮阔的场面所吸引,但脸上却并无汉军的戚然,只是一副富家公子新鲜好奇的神色,看了一会,转过来向一名四十来岁中年男子道:

“姨父,好在这次同来,不然这百年难见的数十万人大战,以后可再也见不到了。只是这董卓一跑,不知关东联军是休战,还是继续打下去?”

那名同样一身黑衣的男子,衣着朴素,没有一件华贵的饰物,兼且举止沉稳,面容平和,看着年轻人叹息一声,“大汉有句话,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看来这大汉自光武帝以来承平一百多年,如今战火一起,只怕双方不死不休,又要陷于无边的内战了。这洛阳,以后短期内也不能再来了。”

顿了顿又自嘲道:“可惜我们比大汉更是不如,这三韩与高句丽不过千里的弹丸之地,比不过大汉一个州大,竟还分为高句丽、百济、新罗、伽倻四国,而原三韩时期留下的部族制,又在除高句丽以外的南方三国分出若多城邦,名为联盟,实为互相对立敌视,内斗不断,国不为国,不知何时才能象往日的大汉一样,归于真正的一统。”

少年闻言也收起一分看客的心思,露出一脸的郑重,点头道:“我等韩人不过数百万之众,长此争斗下去,势必国力大损,不过归其根本,是缺少一个能统一全境的英雄人物——

咦,说起英雄,叔父听说了吗?这次关东诸侯讨董,有一位汉人英雄,袭汜水、攻虎牢,阻董卓,几乎占去了十之七八的功劳,连虎牢关下杀得二十万联军止步不前的吕布,也败于其手,最后不得不靠偷袭伤了此人,真想见一见他究竟是一个怎样了不起的人物啊。”

“唉,见一见?你们这些年轻人,总是说想出来见识见识,图个新奇好玩,却想不到世途险恶,这两个多月来,可让我提心吊胆不已,生怕出点什么差错,尤其是……”说到这里,小心地看了看旁边那辆窗帘微启的马车,“这次朴次迎干大人的女儿也一同前来了,谢天谢地,这段日子终于没出什么事,等再过几日,关东联军开走,我们便可以一起安全回去了。”

一说到朴次迎干的女儿,少年立时大生兴致,“姨父你这一路提起朴小姐便讳莫如深,今天终于开了口,我便问你一句,真不明白你本是经商而来,沿途带着她做什么,而且她又为何要来大汉?”

“我新罗自伐休王以下诸官,首推‘伊罚干’,相当于大汉的丞相吧,再往下便是‘次伊尺干、次迎干’,等于大汉三公及尚书之类,而这个朴又顺不仅是次迎干之长,还是伐休王的宠臣,我们在很多事情上要有求于他,万万得罪不得,他这次要我带其女儿同来,我敢不应允?

至于朴小姐,如同许多新罗高官一样,自幼学习大汉诗书,对大汉十分仰慕,所以这次便是想来看一看,了其一番挂心。希望迟几日启程回国,一路平安,不然我们金家在新罗可就万劫不复了。”

“呵呵,原来如此,放心吧,姨父,凭着朴又顺随船跟来的几十名武士,加上我金家的护队,怎么也出不了问题。不过,这位朴熙爱大小姐可是我新罗闻名遐迩的第一美女啊,平日里我等要见一面也不可能,而姨父如今这一路免不了时常前去问侯,也还称得上风光无限,赏心悦目吧?”

中年人勃然大怒,转头狠狠瞪了一眼,吓得少年一吐舌头,扭头便假装看向祭礼,但却见不到中年人此时的嘴角,却露出了一丝丝掩盖不住的笑意,更不知其心中暗暗赞道:“都说大汉泱泱大国,我这也来了几次,便从未见过一个女子,及得上朴小姐。哦,应该怎样赞美朴小姐的美丽呢?我们韩国的语言真是太贫乏了,都不知用怎样的词汇来形容,还是这汉语说得好啊——什么‘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共建京军?”关东其他十四位州郡之主齐聚大帐,商议下步计划,乍闻闻唐荣此言,犹如沸油中洒上一瓢冷水,立时炸开了锅,乱成一片。

“不错,昔日洛阳十余万京师,已被董卓带去长安,历朝历代,皇上身边岂能没有京师拱卫?而如今我东郡,经此次征战之后,仅余下万余人马,断无实力护卫皇上,即使再行征兵,十万大军,也决非三四年内可以完成,所以,请各位大人出兵出粮,早日重建京师。”

桥瑁一听之下,也是点头,“我东郡虽是略有积蓄,但要供养十万大军,也是独木难撑,有赖诸位群策群力。”

话音刚落,袁术第一个站了出来,“嘿嘿,桥大人,唐大人,要说损失,此次关东联军谁家没有,我袁术也在追袭董卓时死伤了数千人马,只怕此事有心无力,另外今年我也是初任南阳,钱粮尚是未知之数,也不知能提供多少。”

“是啊,此次一战,我军也损失惨重,幽州地处边境,军力万不能少,我如今只怕兵力还不够呢,怎能再抽调出人马,唐大人明鉴。”公孙瓒也大摇其头。

受此句启发,各人也纷纷述起了苦,什么境内黄巾未灭,盗匪横行,又有诸如天灾**,颗粒欠收,去年征兵,用费巨大之类,闹闹哄哄,不一而足。

唐荣眼见如此,待还要与众人再辩,突觉身边的孙坚正轻轻拉扯自己衣衫,转头一看,却见孙坚微微摇了摇头,心中顿时醒悟,暗道自己太操之过急,只觉再说下去众人会更见尴尬不快,于是暗自强忍怒火,向桥瑁及众人一拱手,“既然此事暂时无法施行,请恕唐某愚钝,也想不到其它好的下步计划了,加上在下身体不适,请各位大人见谅,下官先行退回东郡了。”……

袁绍帐中。

“最近唐荣与公孙瓒、孙坚、韩馥几家走得挺近啊。公孙瓒就不说了,是其发迹的起端,而听说唐荣未来的妹夫李典,竟然因汜水关救了孙坚的儿子一命,二人结为了义兄弟,这三家的关系如今看来,便是非同小可了。虽然今日组军之事,几人未能达成一致,但假以时日,各方元气恢复,未必不能重议组军,也未必不能成为联盟。”

“你忘了,还有一个新降的南匈奴单于呼厨泉,好家伙,北有匈奴,东有公孙,南有孙坚,其居中策应调度,又兼帝师之名,只怕天下皆为其掌控,再无可以抗衡之人了,到时连我袁家也不在其眼中。”

“嘿嘿,所谓无毒不丈夫,我倒有一策,可令唐荣空有一身本事,也只能龙困于野。只是,不知谁能下得了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