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日月的心》第三章谁还没个想当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虎蹲炮大将军炮、佛郎机炮,威力最大的大将军炮就超过了一百门,一齐轰击倭寇阵地格,我负责放炮噻。格老子的真过瘾噻。”孙七两一边吸口烟锅一边说道:“大将军噻,哩个当初么得看噻(你当初没是没赶上看),么得眼福喽(没有眼福)”

听说当时居然有这么多种类的火炮并且放在一起使用,有点后世炮兵营的意思,李文波不觉两眼放光,刚想询问一下详情,张成大一把抢过孙七两的烟锅骂道:“放炮?!就你这山炮还放炮,你他娘的放屁吧。大将军别信这山炮,这小子往自己脸上贴金呐。这龟儿子当初管刷炮。”

“你才放屁噻,老子当初放过一炮的。”孙七两赶紧为自己解释。“你个傻娃哩,你还好意思说哩,忘了当初发完炮让人拉下去打了10棍子哩。”康二旦不紧不慢的说道。

“俺的亲娘嘞,离人家那么远放炮。你也好意思说,打仗还得俺们骑兵。打鼻涕官(碧蹄馆),俺们3千骑兵,硬是干了他娘的将近9000多倭寇。打仗这事还得俺们。”

“杠头哥真厉害”李文波一边伸出大拇指一边说道:“干死这帮狗娘养的。”

“你可拉倒吧,你是老鸹落在猪身上就看见别人黑看不到自己黑。你也好意思说人家七两。”张成大大声说道。

张成大话还没说完就听孙七两道:“就是噻,老子好歹还发过炮噻”一听这话张成大站在火炕上说道:“滚犊子!你俩半斤对八两没一个要脸的,赶紧老丝呆着(老实呆着),再叫唤别说我削你啊!当年你俩一个刷炮的一个洗马的也好意思在这的瑟!”

“行了成大,你赶紧坐下别把棚给我捅漏了。”一直没有说话的黄新夕说道:“当年大家都还小,可是打仗的时候谁也没后退,你就别埋汰人了。”

“嘿嘿”一边坐下一边挠头说:“黄哥说得对。别看杠头当年是洗马的,三千人跟倭寇死磕的时候这瘪独子也在场。”

说到这,谁也没有再说话。场面很静,五个人都沉浸在当年那场古代的援朝战争。

在李文波的脑海中万里三大征只是个名词,而且只知道征蒙古和朝鲜。李文波的这种情况代表了他以前所处时代很大一部分人。甚至有的人连“万历三大征”这个名词都不知道。

如今跟五个当事人在一起听他们述说当年,李文波也沉寂了下来。小小的油灯被门缝灌进寒风吹得来回晃动,昏暗微弱的光亮就像是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

“猪肉炖粉条子撑多了啊。大半夜都不睡觉,扯什么王八犊子!都赶紧回家睡觉去!”

正当屋里的六个人都在沉思,二大爷的吼声从门外传来。

“草叻,我二叔咋来了赶紧散了,对了大将军可千万别跟我二叔提咱们聊打仗的事。”

张成大蹦下炕一边穿鞋一边对众人说道:“赶紧散吧,这老爷子打人净下黑手。”

几个人批了扑通的从炕上跳下来披着棉袄趿拉着鞋就往问外跑去。

就看见第一个跑出门外张成大刚叫一声‘二叔’紧接着就听着‘哎呀’一声惨叫。孙七两是第二个夺门而出的这小子‘二大爷’还没叫完就是一声惨叫??????反正四声惨叫一个也不少。黄新夕这时走到了门口“二叔进来坐。”李大将军闭着眼睛等待听第五声惨叫,也在准备第六声。“新夕啊,早点睡吧,你比他们稳重多管着这几个兔崽子。”说完‘二大爷’连屋都没进就走了。

躺在火热的土炕上,晚上的争论让李文波久久没有睡去。原来‘朝鲜之役’居然打了二次并且打了七年多。汉城被日军占领,在朝鲜的邀请下,先后派出2支部队,第一支全军覆没,第二支派出4万大军破日军10万。该战斗创造了世界军事史上的几个先例。车载火炮,先进的弗朗基火枪。以少胜多的攻城战等。一举打破前期小日本不可战胜的神话。

刚开始的小部队试探失败后,消息传来,明廷象炸开了锅一样,群情激昂。此时主战派也罢,主和派也罢,纷纷要求明朝出动大军远征朝鲜。这就是为什么胜利的原因,无论内部矛盾如何尖锐,在国家危机面前“毫无二心”,让人看到现在的美国政界,这是每一个国人,特别是政界人士应明白的!

这就是成熟!明朝后期,明军在辽东经常打仗,可以说是经验丰富了,而且自然战争中对威力巨大的火器的应用越来越多了。可是,为什么我们却想到的是明朝末年的舰船利炮呢?当时明朝军队火炮的应用能让日本援军吓的不敢支援,可见热兵器在当时明军手中的运用程度了。努尔哈赤就是被明军的火炮所伤致死的。如果不是吴三桂开长城投降,一直以来,悲叹在长城外寸步不得进的兵民总数不过20万的满清想击败明军简直是痴心妄想!

可是,为什么满清在鸦片战争时却羡慕英国的什么舰船利跑呢?明朝先进的火器制造业为什么会那么快衰退!即使当年明朝的军队的热兵器在鸦片战争中也远胜英国人的装备,为何不到百年,火器的差距这么大?:我们还在讨论郑和的海船规模,说明什么?如此重大的事情,我们的了解还是那么少,何况那些具体的东西?我们对历史,对作为中国人最根本的历史的了解太少了!怪不得一些日本右翼叫嚣,“我们尊敬的是唐朝的中国,而不是后来的中国”,虽然这并不能掩盖其侵略朝鲜的本质用心,但也能给我们思考:我们作为当世之中国人对于西方的优势是什么?

一提到古代文化,似乎就是秧歌,什么剪纸,什么戏曲小调:这些只是民间的东西,真正的精华是治世之道,经商之法,行政之法,刑律之法……如果认为国学只是什么文言古字的认识,几篇诗文的背诵,那么这培养出来的和明清的八股文人有什么区别。如果人大真要复兴国学,希望能是浩瀚如烟海的古代文献知识在经济、文化、制度、法律的具体应用研究,“以用为利”,没有现实应用的国学,只是“百无一用的书生”罢了!你能体会到什么?什么是国家的财富“利(GDP人均生产总值)”,希望在以后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好好体会“以用为利”,相信很多弯路与浪费都会离中国远去。

困意袭来,李大将军在进入梦乡前想起黄新夕在二大爷走后说的一句话“二叔当年是李如松手下的粮草官。”

“粮草官怎么了,谁还没个想当年??????”

<ahref=http://www.>起点中文网www.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