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梦回三国之小乔传奇》附录4 关于汉代的婚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汉代婚仪基本遵从周制婚礼,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和婚后礼。

一、婚前礼

婚前礼包括六个部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即所谓的“六礼”。

首先,由男方派遣媒人去女方家中说明其意,商议可否,即“纳采”。

如果得到女方父母的同意,媒人便询问待嫁女子的名字,并告知男方以便占卜,即“问名”。

如果占卜的结果为吉兆,媒人再次前往女方家中告知这个好消息,即“纳吉”。

随后男方向女方家下聘礼,即“纳征”。至此,婚约已定。

而后由男方确定婚期,并请女方家同意,即“请期”。

到了结婚的那一天,男方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妇,即“亲迎”。这是六礼中最为重要的一步。亲迎一般在黄昏进行,这也是“婚”字的由来。《说文》解释“婚”字:“婚,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从女,从昏,昏亦声”。

二、正婚礼

新娘进入男方家后,便开始举行正婚礼。正婚礼主要包括“对席”、“沃盥(guàn)”、“同牢”、“合卺(jǐn)”、“解缨”、“结发”和“执手”七个部分。

汉代的新娘用纱罩面,进入男方家后,由男方家的女性长者为新娘揭开面纱。

新郎新娘行过交拜礼后,在主桌两侧相对而坐,即“对席”。

而后用清水洗手,即“沃盥”。

接着新郎新娘同吃一个碗里的荤菜,即“同牢”。

随后新郎新娘在各自的酒杯中喝掉一半酒后,交换酒杯再喝掉另一半,即“合卺”。

接下来由新郎解下新娘头上戴的一束红缨,即“解缨”。

而后由赞者剪下新郎和新娘的一束头发,并交给新娘用红线系好,即“结发”。

最后,赞者把新郎新娘的手拉在一起,即“执手”。至此礼成。

之后,新郎新娘一起对男方父母行叩拜大礼。

三、婚后礼

婚后礼主要包括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飨妇和庙见之礼。

妻称丈夫的父亲为“舅”,称丈夫的母亲为“姑”。成婚后的第二天早晨,新娘需早起沐浴,并拿着盛有枣、栗和?修等物的竹器等待拜见公婆。

“妇见舅姑”之后,新娘需亲自侍奉公婆进食。待二老食毕,新娘要象征性地吃公婆的剩下的食物以示恭孝。

“妇馈舅姑”之后,公婆以“一献之礼”酬新妇,以示长辈的关怀,即“舅姑飨妇”。所谓“一献之礼”,是指先由主人取酒爵致客,而后由客还敬,再由主人把酒注入觯或爵后,先自饮而后劝宾客随饮,合起来叫作“一献之礼”。

以上礼毕,公婆先降自西阶,即宾位;新娘至阼阶,即主位;表示从此之后授之以室,代理家政。

婚后三个月,男方家带新娘至宗庙祭告祖先,表示该妇从此正式成为夫家成员,即“庙见之礼”。至此婚仪全部结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