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半神都市游》第二章 神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敏捡贝壳的时候,不小心摔了跤,额头亲吻海滩的时候,撞上了这枚硕大的珍珠。

本着勤俭持家的原则,杨敏收起了珍珠,想着晚饭的时候,向大家炫耀来着。结果,晚饭的时候,杨敏遍寻珍珠不见,心情十分沮丧。

马祚的爸爸为了哄孩子,于是在海边买下了两个珍珠贝,让人取出珍珠,穿了起来,给了两个孩子,然后大家才安安稳稳吃饭。

结果第二天,那枚珍珠又不见了。不过这次杨敏没有声张。不过,他的性子完全变了,一晚上的时间,完成了从一个淘气包到沉默寡言的转变。

至于马爸买的那枚珍珠,已经被“它”吞了。

杨敏不知道怎么称呼它。

他只知道,它是神奇的,是普通人无法理解的东西,是被称作“迷信”的存在。它的存在,是不能对任何人说的秘密;是会引起所有人觊觎,从而导致自己身处危险的宝物。

在获得了它之后,杨敏接受了一小部分传承。传承关于宗教、信仰、善念、恶念、执念、愿望、诅咒、祝福、灵魂……等等,这些九年制义务教学课本中不会出现的东西。

从此,杨敏基本上可以感觉到十分强烈程度的念力。

为此,他还清理了下家里的“垃圾”,将那些带有恶意的东西,统统扔掉。

而它的用途,是将物品上带有的念力还原成为某种“能”。但不能还原善念、恶念、诅咒和祝福。这些是人类的衍生情绪,它无法从中获得“能”。

举个例子:

一颗宝石,如果一个单位的生物,以一个单位的强度,持续一个单位的时间,希望获得它,将它挂在脖子上,或者镶嵌在戒指上戴在手上,那么这枚宝石将获得一个单位的执念。

一个单位的生物,杨敏可以理解为一个人。

一个单位的强度,就属于有点模糊的概念了。不知道一个饿了三天的人,看见一块蛋糕时候,产生的强烈的愿望,属于几个单位?

一个单位的时间,或许是一个小时,或许是一天,一个星期,一个月,甚至一年。

马爸买的珍珠,被它吞掉后,共产生了千分之一的“能”。

至于怎么用这些“能”,杨敏还没摸索出来。不过就这千分之一的“能”,杨敏的恢复能力有了长足的提高。深度不超过1公分的伤口,不到半天,就可以连印子都看不见。

杨敏本能的感觉,这项恢复能力,并不是它的主要作用,而是某种衍生的副作用。

打从这之后,杨敏开始收集各种古怪的物什。从古钱币到旧邮票,从玉器到瓷器,甚至金银首饰的零碎部件,只要杨敏觉得有些与众不同、或者有些古怪的东西,他都收。

除了用来喂“它”之外,杨敏也渐渐开始学着分辨各种念力,哪些会祸害主人,哪些可以家宅平安,哪些可以用来喂食。

在喂食的同时,另一项能力,被杨敏发掘出来――精神力的提高。这个体现在他的记忆力与计算能力随着“能”的增长,成几何级数的爬升。以他百分之五单位的“能”,他默记一本英汉大词典,只需要30分钟。(英汉大词典有约22万个词条)

但收集这些东西,无一不要用钱。杨敏也开始了解母亲挣钱养家的辛苦。

为了买一枚玉扳指,杨敏足足帮人送了两个月的报纸,前后5条街,有些老楼下面甚至没有信箱,需要杨敏跑五楼送上去。

在空闲的时间,到马祚的家里,借用马祚的电脑上网,看小说,查资料。

他觉得,既然他从它那里得到了宗教的相关信息,那么说明它应该也就是和神明或者类似存在相关的东西。

虽然,梵蒂冈,佛教,道教等等宗教没有将这方面的信息公开过,不过,他可以从各种典籍,甚至玄幻小说,网络游戏,动画电影中,获得一些灵感,帮助他了解它。

总有一两个人的奇妙构想会和他的状况有所交汇。

这其中,给他最多想法的,不是圣经,也不是佛经,更不是可兰经,而是由一个游戏延伸出来的世界设定――D&D。

这个著名的世界设定,DND,追求完善和复杂,致力于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并且经过长达三十年的演进,日趋完善。

其中的宗教设定,最大程度上符合杨敏得到的知识。

DND将神祗划归世界的一部分。他们之中也有阶级,他们与凡人互动,有着各自的目的,回应祈祷,赐予凡人信徒以力量,收获信仰。

同样的,它是将物品上的念力吞噬,然后向杨敏输送“能”。如果用信仰套上念力,用神力套上“能”,那么这个神秘的它,应该划归DND设定中的神格。

但,杨敏无法把它和任何已知的神格,神职套上。

不是战争、狩猎等行为类神格;也不会是愤怒、阴谋、谎言等情绪类神格;更不可能是大地、海洋、太阳神格;旅行、命运等另类神格更是搭不上边。吞噬物品上的念力,这种神格,闻所未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