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黑夜独裁者》【序文】野狐禅言 以法乱相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上有《古兰经》释其“光明”之意。开 心 文 学 指其信仰真理而言,究竟自我理解,人之视觉感受。从物质存在的形式而言,无非似黑暗光景之下耀眼夺目之sè,从实际物体表面反shè光亮,从而透视物体本质,证明其存在。

上有《金刚经》释其“禅·相”之意,指其“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行一切善法,善法、非善法,是名善法”,曰其言:三千大千世界是个幻相,是一合相。然后如如不动,进入无余涅槃,非无余涅槃,是名无余涅槃。

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释迦牟尼佛说法,谓众生生而平等云云。一大阿罗汉须菩提道其禅言,佛笑。座下有一人,乃是门前小沙弥,今rì沙门试未行通过,心中不服,遂来问佛。

“一箪食、一瓢水、一张蒲席、一间漏得不能再漏的破屋”为何是圣人栖身之所;而“万石锦匹、千头猪羊、百亩良田、十座行宫”却是酒囊饭袋、暴戾恣睢之辈的藏身之地。

佛再笑,示意须菩提。须菩提笑,示意慧能。

禅宗六祖慧能,昔rì打柴,闻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曰:万法万无不离自xìng。遂做了一首偈子:

何其自xìng,本自清净。

何其自xìng,本不生灭。

何其自xìng,本自具足。

何其自xìng,本无动摇。

何其自xìng,能生万法。

小沙弥自惭形秽,继而问曰:如何成就大成菩萨,直至无余涅槃入实相境界。

佛三而笑,示意须菩提。须菩提再笑,示意慧能。

曰:三千大千世界是个幻相。时空是虚幻的,这个世界也是幻有的,尔等岂能入实相?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可先受三皈五戒,再戒忌用力地延持戒律,无一切相地广布施,无力可用地心念佛。可通过止观禅,修禅定,然后生一种暖相。

在道教而言,“暖相”是由“气”和“jīng气”产生。因为静极,暖相就会心动,这时身体便会开始发生变化。如果能保证能量不外泄或少泄,jīng气就会慢慢充满,身体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是曰:戒yín。

当jīng气充足后,气相就开始在任督二脉运转。当唯观如幻地看着它,然后用自己的本力轻而易举转掉。

这便有了气相平衡一说,yīn阳调和,盈则亏,亏亦则满。

小沙弥若有所悟,领法旨遂去。

这小沙弥受教,独自离山。慧能恐其入法界,命徒子随行。无奈慧能徒子反被小沙弥诱使,一同入法,是曰:名、权、利,共三十二相。

其时法五出现,厥名蠰佉,以正·法治化,成就七宝。所谓七宝者,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典兵宝、守三藏宝,此名七宝。

于此阎浮领地内,不以刀仗,自然靡伏云云。此骤观之,虽似纯为空想世界,要之理想的国家,谓当如此者。夫吾人既信世界于将来有统一之期,今虽不能预言其之转轮王,将于何种形相而显现。其必为完全以正·法为中心,糅合全世界为一体之国家,而为佛之理想国。

“唵,钵啰末邻陀宁,娑婆诃。”此咒实为藏经中《陀罗尼集经》所载之地藏菩萨法身印咒,因其梵文有摧伏、散灭、粉碎一切罪业、罪障、恶业之决,故华文自古称此咒为灭定业真言,此虽为地藏菩萨法身印咒之变称,然此称不失地藏菩萨本意。

小沙弥引地藏王菩萨之言,劝说慧能徒子。地藏王曰:“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继而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慧能徒子静心一惊,此小沙弥果真有成佛之念想。若随之,六祖慧能师父必有重则,比起此小沙弥尚不及一二啊,故随之。

在释迦牟尼佛寂灭后,未来佛弥勒尚未降生,这一段无佛世界里,地藏王菩萨受嘱托担当起教化六道众生的重任。

释迦牟尼佛令其为幽明怙主,使世人有亲者,皆得极本荐亲,共登极乐世界,地藏受此重托。遂在佛前立下宏大誓愿:“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若是无佛,必然大乱,谓之“五浊恶世”(即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地藏王菩萨受佛所托,济渡众生,为了让众生能深信因果,归依三宝,所以显示出家僧人相。地藏菩萨像还常有以一头形似狮子的狗为坐骑的,其名号曰:“谛听”。

唐高宗永徽四年,新罗国王子金乔觉时年二十四岁,出家剃发为僧。

唐代的中国佛教,如rì中天,吸引了一些rì本、新罗、高丽、百济等国的僧人来华求法。金乔觉出家后,即携白犬善听航海来华。至安徽省池州府九华山。见山峰状如莲花、峰峦耸秀,山川幽奇,便登高览胜,叹为稀有。遂于此山深无人处,择一盆地,栖居岩洞。渴饮涧水,饥食白土。常被毒虫伤螫,亦端坐无念,置之泰然。

地藏素愿写四大部经,遂下山,至南陵,俞荡等人写献,得以归山。至德年初。地方绅士诸葛节率村人登山,见深山无人迹处,有一和尚,坐禅于洞穴内。洞旁有一破锅,存在残粒和着白土,生活异常清苦,大为惊异。询知此乃新罗王子,远来求法。诸葛节等人,深愧未尽地主之谊,遂发心倡议为地藏比丘建造禅宇。

时九华山地为闵让和所有,建寺须请其施舍山地。闵公坚信佛教,素怀慈念,乐善好施。闻知诸葛节等人要在此建造寺院,自然十分欢喜,乐意捐助山地。闵公对金乔觉说:“九子山头的土地,尽为我有,任意所需。”金乔觉答曰:“一袈裟地足矣。”闵公许之。

不料金乔觉遂将袈裟一展,遍覆九子山峰。闵公见状甚喜,尽将所荫之地施与金乔觉建大道场。并遣其子出家,法名道明。后来闵公亦舍俗离尘,礼其子道明为师。......

小沙弥一路与慧能徒子讲地藏王菩萨,慧能徒子颔首,竟不知此沙弥所讲之道,仿佛在听六祖讲经,似懂非懂。慧能徒子已然是沙门比丘一辈,常侍于慧能左右,不能悟出一二。

在未来佛弥勒佛降生之前,小沙弥同慧能徒子一同遁入法界,世名曰:野狐禅。竟能以法乱相。

凡世有二人,一人曰:许文岩;另一人曰:孙允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