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铁屋》第五章、大四大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请牢记 ) ( 请牢记 ) 到了大四的上学期,每个大四的学子们,告别了慵懒的自己。 无弹出广告文本小说站平时学习成绩好的,或者平时虽然成绩不好可是喜欢学习的同学,起早贪黑地忙碌着,为了理想而奋斗着,为了毕业拿到学士学位而奋斗着。

就是平时非上述两类人的同学,为了期末考不再挂科而奋斗着,为了起床之后不让学弟学妹占用网络,也为了不让自己魔兽的技能输给学弟学妹,必须是要起早贪黑地努力着。

打从搬到铁屋之后,但是距离并不能阻隔三哥、盒饭跟校内同学之间的学习交流,虽然与学院只隔了一个街道。

盒饭还是一如既往,每天都要往校内跑,而且特别不方便的是,盒饭每次出门都要把电脑带上,盒饭常说,“电脑是他这辈子到目前为止最珍贵的东西了”,所以必须是要随身携带的。

这点多少受到了三哥的影响,因为每次周末哥俩出去兼职的时候,三哥就把电脑扛在身上,时刻保护着,就跟保护自己的亲身儿子一般珍贵。

特别是在谈到电脑的时候,三哥总是特别敏感,凑到盒饭跟前,伸着肥壮的食指在嘴唇上做“嘘”的动作,还要提醒盒饭,不要太大声,小心隔墙有耳,搞得小偷都知道我们有两台电脑。

所谓潜移默化,近朱者赤,估计说的就是盒饭,深受三哥对电脑爱护有加的行为影响,不惜浪费多少光景在整理电脑和花费多少气力在扛电脑的动作上,并且是要乐此不疲地坚持一个信念——我爱我的电脑,因为我的电脑能让我的学习更方便,能让我更富学识。

除了电脑之外,盒饭每天还要背着一个方块四角的大背包,里面放着各种进校内要学习的书籍和资料。以及各种生活用品,比如卫生纸,比如水壶,水壶是盒饭平时出去踢球的时候,回来的时候实在饥渴难耐,身边的球友们又都买的是两块钱以上的饮料,这时候自己再买平时喝的一块钱矿泉水,恐怕有点儿失礼于人。

所以一咬牙、一切齿、一跺脚、一摔钱包,还摔得倍儿响,把天天旺的老板都吓倒了,这家伙今儿个真阔气啊,立马转变了三百六十的态度说,“这位爷,您要买点什么?”

“给我来瓶两块和盖章,辅导员同意之后,要送到院里书记处,让书记签名和盖章。

不过到了书记这关可就不太容易过了,书记对于每个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绝不徇私枉法,对于每个申请单子都要严实严打,像调查户口一样的严谨态度和敬业的精神,盘查着每一位申请的学生。

过了书记这一关,还要讲申请单子送交院方,经由院方派遣骨干侦探实行监督和考察,还要进行选拔,题库通常以脑筋急转弯为重要题型,充分考察每一个申请的学生的智力和灵活度。

校方和院方这样做的结果,既可以浇灭无谓挣扎的,以各种和学习无关为由申请免听的的小火苗,还能保证校方课程的顺利进行。

而三哥之所以能够申请到免听权,除了学习成绩还算勉强之外,最主要原因还是学委暗中协助,本来三哥的成绩还不足以达到免听权的申请资格,但是学委亲自出马,果然立竿见影。

而学委暗中协助三哥,帮助三哥以其海拔在班级最高为由,替三哥求了情之后,才通过了书记那关。

关于免听权的申请,三哥还真应该感谢学委,为此他还称赞学委是自己的偶像,不仅人长得美丽,办事效率也高,重要的是学委还有一颗扶危济贫、救人于危难的热心。

免听权毕竟是有利有弊的。

申请到免听权的三哥,不管白天或者黑夜,严寒或者酷暑,三哥都能在铁屋一觉睡到天亮,不紧不忙起床刷牙,然后坐下来冲一杯麦片,配个包子,就能准备复习了。

但是盒饭却不行,盒饭还要背着四角方块的背包,驮着笔记本电脑在胸前,连包子都吃不上,急急忙忙就往学校里冲,据说每次还为了洗头发打个装扮,跑到教室的时候,老师都已经上了半节课了。

当然这还不算什么,盒饭素来以自学能力强悍自居,只是吃到半节课并不算什么,可是就因为这半节课却要付出惨痛的代价。

大学时一个以修学分,来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能够毕业或者学业能否达标的的标准。而教师对于这个学分的把握可谓独当一面,有着生杀大权的他们,必须是要对学生负责,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给学生打分。

盒饭还没打分就已经被扣分了,原因就在于上课迟到,老师们一般都会参考平时的变现进行综合打分,若是旷课或者迟到早退的,一经查到,是要直接从总分上扣除百分之几的分数。

当然,达到几节课要被扣分,具体要扣百分之几,正如前面所说,大学老师们握有手中的生杀大权,全由他们决定。

据传言,学校的老师们基本上以三节课为基准,若是超过三节课点名不到,就可以直接从总分上扣除百分之四十,所以期末考必须是要达到满分的同学,才能顺利修够学分,这对于每一个平凡的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极高难度挑战。

不过也有学生从小就相信自己是一个天才,而作为天才的他们,必定是要经历“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点名不到,扣百分之四十,期末考试满分”的决心和勇气。

正所谓敢于挑战自我的人,才能最终得到心灵的绽放。所以自认为天才的学生们,大有没有困难也要制造困难,并且迎难而上的气概,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只要期末考试考满分还是能通过的机会,就要敢于尝试。充分将勇于挑战,无知所以无畏,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精神发挥到了极致。

通常点名三次不到的学生,要成功修满本课程的学分,几率如同晴天遭到雷劈、喝白开水塞到牙缝、出门掉**(人民币的另一种说法)砸到你头上一般大小。

可能正是因为这样,自认为从小就是天才的学生们才想要挑战,正如同他们挑战考试制度一样,誓死要杀出一条血路,并且付出血的代价,方能体会到其中的刺激感和荣誉感。

多少年过去,似乎还没有挑战成功的,当然其中不乏真是天才的学生,期末考试居然得到满分的,但是老师们本着以儆效尤,宁可杀一千,不可放错一个投机取巧、藐视权威的学生,楞是把满分的卷子写成九十九分,老师们要让学生尝到一分饮恨的滋味,从而达到脚踏实地、虚心学习的良好作风,因为在老师们眼中,只有脚踏实地、虚心学习的学生的学习行为才是正道。老师们的含辛茹苦,恐怕只有自己知道吧。

正因为有前车之鉴,盒饭才要吸取深刻的教训,并且决心痛改前非,以后出门绝不打扮,直接上教室。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盒饭的努力果真没有白费,除了改掉迟到半节课的坏毛病之外,如今已经能把迟到的时间控制在五分钟之内了,剩下的就只能期盼老师们不要在上课之前的五分钟之内点名。

也许是看到盒饭每天都要为逃避点名奔波劳累地过日子,于心不忍的三哥终于狠下心来告诉正要出门的盒饭,“白天要是出去上课,那中午的饭菜都由我来做,你就安心地上路去吧”。

“你才安心上路呢”

“说错嘴了,是你就安心上学去吧”

“这还差不多,真是让人感动啊,小孩儿,你真是长大了,懂得体贴照顾人了,和你一起租是最明智的选择”

“得嘞,你也不用感动,同在屋檐下嘛,哪有不低头的”

“低头?”

“是哪有不低头帮忙的呢”

“说得太好了,精辟”

当然三哥这么做一方面确实比较贴心,盒饭每次回去都能吃到香喷喷的饭菜,难怪他一直感慨,“跟着三哥走,吃喝全都有”。

午饭是三哥做的,为了表示对三哥中午饭的感激之情,自然晚饭就要盒饭亲自下厨了。

不过学院的老师们有扣分的处罚,就会有加分的奖励,这才能体现一个人道主义、公平竞争的大学氛围。

老师们特别喜欢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下课后缠着老师问问题的学生。若是你在课上积极回答,回答的声音越大声、次数越多也就越能受到老师们的关注。

班级就有一个勤学好问的女学生,每次老师说话,就要积极配合,老师说一句,她就要喊一声“对”或者“是的”,以表示对老师的课程的喜爱,若是老师讲的滔滔不绝,就要努力在老师说话的间隙,喊出她的回应。

心理学的老师很喜欢在讲台上走动,所以这位女同学的目光就要随之寸步不离地移动,深怕错漏老师们的每一个细微动作,寻找可以和老师眼神交流的机会,因为这样的机会,能让老师们知道,这位学生正在聚精会神地关注着他们,此时此刻老师们的心是暖的,他们觉得他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这大概就是每个人都会需要的被关注的需求吧。

因此,每次上课,不管哪个课程,这位同学都要坐在教室的第一排,她自己说过,这是对老师们课程的喜爱,是对老师们的尊敬和对教师们事业的支持。

而这位女同学吸引老师的注意也是有自己的一套思路。

首先是在老师提问的时候,立刻把手举得老高,像是要抢答每一道题目似的,在老师们的面前晃荡着。如果这还不能改引起老师们的注意的话,那么这位女同学还有一招,那就是和老师们目光交汇,随时应答,像是在书海中寻找到了知音,正在与老师们进行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汇。

下课之后,就要把书本上,所画出来的红红绿绿的重点和难点,拿到老师面前请教,而且每次请教老师一定要把课间十分钟的时间用光,就是到了下节课的上课铃响,依然是恋恋不舍地与老师们进行交流着。

为此,老师们经常错过要回家的校车,不得不再等下一班校车,而没一班校车间隔是一个小时。如果你以为老师们会因此讨厌这位女同学,痛恨她的死缠烂打让自己错过了回家的班车,那你们就错了。老师们授业解惑,从来都是耐心解说,甚至于这位女同学熟悉到了聊聊家常的地步,对此毫无厌烦之意。

相反,他们很欣慰,有这样的学生存在,证明自己的价值,要是学院的每个学生都是这样,那么学院的学习氛围一定蒸蒸日上。

所以每到期末打分的时候,就算这位同学期末考试不是最好的,但是她平时的表现足以证明,这位女同学比任何一个学生都要脚踏实地、虚心好学,就这点良好印象,足以让老师们为她破格加分。

终于,这位女同学的脚踏实地和虚心好学的精神也获得了回报,到了大四上学期的时候,已经是连续三届拿到班级一等奖学金的奖励。院里的领导们也看到这一点,特此颁发了两次国家奖学金给她,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对学院未来教育事业的美好祝愿,祝愿每个学生都能向这位女同学看齐。

那么学校就能向教育局申请更多的国家奖学金名额,以及更多学院有关教育事业的经费,比如学校领导的办公楼,学校领导们的寝室和套房,再比如学校老师们的年终奖之类。

因为领导们的教育设施和个人条件提高了,反过来也能促进学校的教育事业。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