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文道宗师》第180章 未来更美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九大项,一百二十五小项,菡菡,你背到第几了?”

万米高空,大型客机商务舱。

靠着沈哲肩膀闭目养神的林语菡一个哆嗦,豁然抬头,咬着银牙问道:“你叫我什么?”

“菡菡。”

沈哲拿着几张纸,模样佯作愁眉苦脸,随口道。

“好冷。”

“不会吧,空调太大?”

沈哲诧异的打量了一下四周,放下东西,作势就要起身。

“装像……我说你的称呼太冷。”

林语菡揉揉胳膊,好像上面真起了鸡皮疙瘩。

“菡菡?”

“嗨,承受能力太差了。”

林语菡把沈哲姿势摆好,继续靠上打盹,沈哲也有些困。昨天是在家的最后一天,本来想养好精神奔向异国他乡,没奈何忽然又被召集到一起,温习一堆注意事项。上次是随团,这次以个人身份出国麻烦事折腾得沈哲欲死欲仙,差不多忙乎大半个月,直到八月初才成行。

鼻端嗅到女孩幽幽发香,心猿意马一阵,开始想办法转移注意力。

不远处坐着一对白发苍苍的老夫妻,妻子也靠着丈夫睡去,看起来将近七十岁的老头正襟危坐,不敢做太大的动作,生恐惊醒睡眠极浅的老伴。

沈哲忽然感觉自己的身体也有些发僵。

母亲和黄阿姨创作的生活指南,其实并没有实质意义。一则国外生活不能只靠想象,二则两代人的生活方式会相差甚远,但他还是用了五分钟全部背了下来。

又想到今后的人生。

实际上,现在的沈哲已经足够满足。

如果你知道自己上辈子是个被饿死的乞丐,那么,今生做个搬砖的,是不是庆幸不已?

闭上眼睛。

暂时不想关心那些身外事。

……

时间飞逝。

2004年的冬季是一个罕见的严冬。

寒流似乎从天地四方同时侵入这片大地。

连国土最南端都飘起零星雪花,人们惊呼遇到了百年不遇的冷潮。

位于华夏偏北的中海市积雪盖上了脚面。

四位家长围在一副世界地图前,眼巴巴的数完纬度,对给孩子准备的衣服太少捶胸顿足。

与此同时,沈哲和林语菡穿成狗熊模样,正没心没肺的在欧洲某处滑雪圣地玩得不亦乐乎。意气风发的沈哲像孩子刚占了个大便宜一样,不停的大呼小叫,看得女孩一会咬着嘴唇,一会咬牙切齿。

两个小时后,两人走进一家咖啡厅,似乎在争吵,又像打情骂俏。

燕京。

陈泰哆哆嗦嗦敲响研究生楼一间房门,看到正吃火锅的戴氏“夫妇”,破口大骂对方不仗义。

难免谈起远在异国和南国的室友。

“飞燕不用说,阿哲这次跑得远,以他的性子,现在肯定窝在房里抱美眉……”

戴志学嗤笑:“我闻到一股酸酸的味道,阿哲说得好,作为一个帅比,两年多找不到另一半,也是一个伪帅比……哈,我猜阿哲早抱腻了。”

陈泰马上看向戴家媳妇青青,见她忙着帮戴志学捞羊肉片,转眼锅里所剩无几,顾不得发牢骚,又骂上一句,挥叉抢劫。

“见鬼的寒冬!”

……

寒冬冷了所有人的身体,也冷了文艺界的心。

出版社倒闭。

杂志社纷纷休刊。

书店冷清。

仿佛一切都在蛰伏,等待春暖花开。

文艺界的寒冬并不是因为天气,而是比天气更可怕的东西——网络。

如果是往常岁月,很多人喜欢在这样的天气里泡一壶热茶,围上棉被,捧着喜欢的书,读它个昏天黑地。

今年有些变化,这几年都在变化。

悄无声息的,更多的人愿意呆在一块十几、二十寸的屏幕前。正如沈哲经历过的,当网络时代彻底来临,无论是出版界,还是杂志界、新闻界……必然大受打击。

这个虚拟的世界更适合交流、慰籍甚至发泄。

凑巧今年的确冷的反常。

……

于此对应的,网络世界却如滴水掉进滚油。

本来是一名光荣厨师的胡子,因为一次玩笑般的文字访谈,幸运的结识了沈哲这位刚出道的作者。更幸运的是,沈哲在短短两年内成为顶级畅销书天王,拥有万千粉丝。天时地利在手,一位厨子莫名其妙成了互联网创业者中的一员,从默默无闻的小论坛很快发展为赫赫有名的文学专业网站。

最早的互联网流浪者,见识比较广,嗅觉也相对灵敏。

于是,三位网站创始人开碰头会。

达成几点共同看法。

“页面广告要进行限制,保证版面清洁、爽利,用最好的浏览体验吸引流量,反正网站等于白赚的,做人要知足……”

“我建议网站更名为桃花网,怎么样?虽然香艳了些,谁让沈大用过唯一的笔名就是这个呢,再说,我们都舍不得那首桃花诗吧?索性让我们的网站更名副其实一点!”

小四:“服务器升级也很要紧了。”

“嗯,确实。”

网站发展过程中暴漏了许多问题。

最后,胡子正色道:“最大的问题是电子阅读,文联新颁布的电子版权管理办法,似乎也处在探索阶段,但我们可以走在前面。沈大很少搭理我们,但曾经免费为我们提供过一部经典小说,网站最初引流很大程度就拜这部小说所赐。另外,我们也和东方文化建立了不错的合作基础,沈大的作品……”

……

东方文化公司,今年整六十岁的老魏,似乎没有一点退休养老的念头。

经过两年多的磨合,这家杂志社形成了一套运作机制。

总裁钟离——尽管他对总编的称号更为偏爱,去年去米国谈《小王子》全球出版事宜的时候,还是被沈哲硬安上一个总裁的头衔。

顺理成章的,总编就落到老魏身上。

两人一个负责公司整体运行,一个负责编辑部的运行。

苏、林作为执行主编,主持选题。

海报、封面、插图等都由范雯雯带领的美术设计团队负责,小姑娘整天忙的团团转。

五大“巨头”管理着十几名新编辑。

再过上两年,随着这批编辑经验丰富和手中资源的积累,提上三两名主编,《东方》立刻就是一家进入成熟期的杂志社。

至于老板沈哲……

不过,今年杂志发行量也下滑的厉害。

原因无外乎当家作者中断了创作,当期就直接掉了将近200万册,剩下的读者要么习惯性购买,要么其它内容也很合胃口。培养新的星级作者,成果也过得去,目前已经有人脱颖而出。大家开始相信文学界也有天才的说法,沈哲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别人付出几年拿到文联胸徽,他一书成名,两年成畅销王者。如果详细计算,他个人创造的经济效益足够顶上一家中型公司的产值,让人咋舌不已。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网络爆发的影响了。

事实上,不只是《东方》的发行量在下滑,全世界的纸质出版物几乎同时进入了寒冬期。

钟离的总裁办公室内挂着一张柱状销售表。

300万的地方被标上红线。

现在,距离这条红线还有80多万,而沈哲已经有大半年没有作品登上杂志了。

情况似乎还不错。

此时,两位公司主要运营者也在讨论发展前景。

“影视改编前途未卜,梦想剧场好像是暂时托付,再说虽然演出火爆,营收前景规模太小,大头还在杂志和图书出版这块……”

钟离若有所思:“老魏,还记得那部《第一次亲密接触》吧?”

老魏笑道:“当然记得,好像先是在网上免费发表的?”

“嗯,我要说的就是这事,那是一部好书,首发免费太可惜了,尤其是在网络上。后来我曾经单独询问过小哲,他是怎么想的,别的话忘记了,有句话我记得很清楚。”

老魏好奇道:“什么话?”

钟离面色奇异,缓缓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所指为何?”老魏皱眉问道。

“我问他为什么要发表在网上的时候说的,我也没太明白,现在好像明白一些。”

老魏好奇得很:“说说。”

钟离看着窗外,语气不定:“似乎说的就是网络。”

“网络?”

“应该是,电脑其实早已出现,开始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还记得最初有人下断语,全世界只需要五台电脑。倒是网络在几年前尚属新鲜事物,正所谓星星之火,不过只是两三年,就给了我们出版界一记闷棍,不是正应了燎原之势吗?”

老魏想了想,试问道:“你指的是盗版?”

“不,应该是贴文,对我们来说,是读者的贴文。”

老魏:“这种事情严格来说也是盗版,只是管理起来比较麻烦。”

“不是麻烦,是根本没办法。”

“怎么会,我们有版权法和文联,否则意义何在?”

钟离摇摇头:“我想这就是小哲说那番话的原因了,老魏,你知道现在国内有多少网民么?”不等老魏再问,他接着说道:“去年末突破一亿,今年就是将近两亿五千万,明年会不会五亿,再过几年会不会全民上网?要知道,我们华夏人并不缺钱,电脑也不算高消费品。”

老魏吃惊道:“这可能吗?”

“文联可以管理盗版单位,权利再扩大些,也能打击盗版网站,贴文怎么处理?如果全民电子阅读,贴文绝对避免不了,那个管理成本……”

“天文数字,不可能的任务!”

“文联履行职能还是合格的,最近出台的电子阅读管理办法,就是为了应对网络阅读。”

老魏忽然道:“小哲早就看到了今天的局面?”

“我也不清楚。”钟离面带疑问,缓缓道:“如果他真能看这么远,那么除了天才作者外,还是一个商业天才?”不知道想起什么好笑的事,他又呵呵笑了起来。

“也不行,他在其它方面太惫懒。”

老魏闻言也忍不住笑了:“是啊,天赋都在写作上了。”

过了一会,老魏道:“这么说,我们要选择一家网站合作了?”

钟离看看表:“现在小哲那边应该快午夜了,明天打个电话问问他的意见,我怎么觉得这家伙很有远见呢?”

“哈哈。”

实际上,这俩人高看沈哲了。

要说电脑走进千家万户,沈哲自然百分之百敢肯定,对纸质文学会造成冲击他也知道。但彼世的电子阅读差不多特指网络文学,和如今华夏的现状不太符合,定义和认识差别不小。

此时,巴黎时间晚上十一点十分。

这是一栋高档公寓十五层,便是两个年轻人的“爱巢”。

林语菡在浴室里迟迟不出来。

沈哲等的心急火燎,实在忍不住去敲门。

“还没洗完呢?”

“啊,你先睡吧……我……我还要把衣服洗一下。”林语菡躲在里面,浴袍穿得整整齐齐,看起来脸上犹豫,又有些懊恼。

“乖,快出来,我要洗个回马浴!”

“……”

“哎呀,你先睡吧!”

沈哲无奈道:“放心吧,今天滑雪累了一天……”

“说话算话?”

“举出一个我对你说话不算话的例子,让我听听来,有吗?”

“不要太多!”

纠缠半天,过去二十分钟,房间大灯熄灭。

“……你又骗我!”

“……”

“哎,我说你太不像话了哈,死扣啊?”

……

傍晚。

巴黎一家综合性书店,沈哲随意浏览着琳琅满目的图书。

这里图书种类和华夏区别很大。

最大的几个分类是经管、科幻和各种时尚杂志等。

科幻文学是这个时空法国的骄傲,自然作者扎堆,而这些时尚刊物和他们的风气彼此促进,也是林语菡选择来此地留学的原因。

忽然看到一本熟悉的封面,沈哲迈步走过去。

法语版《小王子》。

走过去拿起最上面一本,以现在的法语水准,阅读并不太困难,只是说起来不是很标准。

“你是华夏人?”

刚翻了两页,耳边忽然响起一个声音,法语。

沈哲微微皱眉,陌生人说话前面不加敬称,没礼貌的表现。不是说法国人见了陌生人也要说您好么,否则就是“没教养的表现”,他也是这么做的,这人怎么回事。

回头瞅瞅,是一个棕发青年。

至于长相,沈哲不太在意,反正都是洋鬼子模样。

莫名对比两个时空华夏人对外国人的态度,古时不算,清末民众和官员还认为他们金发碧眼,丑的一逼,后来反而感觉都成了帅哥美女,可见文化入侵的威力。

“是。”

“那你知道沈吗?”

沈哲挑挑眉,他就是姓沈的,“哪个沈?”

“就是那个沈啊!”棕发青年解释,看到沈哲手里的书,眼睛一亮,指指道:“就是写《小王子》的沈。”

找我的?

我什么时候交友交到国外了,不承认。

“知道,我们做过同学,不过他人品太差,我们交流不多。”沈哲随口瞎掰。

没想到棕发青年态度马上来了个一百八十度转弯。

“哈哈,我猜他的人品也不怎么样,果然被我猜中了!”

沈哲心里说了声“我靠”,自己说人品差没什么,被人当面说,还是个杂毛怪,这个不爽劲。

杂毛怪又到道:“你还不知道我是谁吧,哈哈,如果去你们华夏,就是这个!”说着,冲沈哲伸了个大拇指。

真不谦虚!

跟华夏人学这么久还是半吊子,心里有啥话都敢说出来,谁不是嘴上一套,心里想一套?什么都说,傻叉啊?

“你是做什么的,能自称no.1?”

“我叫贝特朗,现在你明白了吧?”

“不认识!”

贝特朗一脸的不可思议,“你来法国竟然不知道我?”

“我一定要知道你?”

沈哲心里嘀咕,莫非这货在法国还是一名人?

贝特朗看起来有些生气,四处看看,拉着沈哲的衣袖就走。

“哎,别动手动脚!”

“我没动脚。”

沈哲翻了个白眼,心道:果然缺脑筋。

贝特朗拿起一本小说,道:“这就是我的作品,这家书店销售最好的一本书,你竟然不知道我?”

沈哲一看,《1001号舰》。

这本书他还真知道,去年华夏畅销书榜第二名,并且还读过一遍,很不错的一本太空科幻。

“原来是你写的啊。”

“法国人谁不知道我的名字,你这样和别人交流会被笑话的!”

沈哲哭笑不得,即使作者地位再高,也达不到这种程度吧?

“你还不错,说的是实话,你们华夏只有唐还算可以,其他作者水平都差得远。我本来为了你们的最高文学奖,快到手了,中途沈冒出来,所以他的人品不好!”

人品是这么个意思?

沈哲狐疑的看看贝特朗,看他是真二,还是因为交流障碍。

“正好你是他的同学,帮我告诉他,将来有一天,我还会去华夏的!”

神经!

“您请便,据我所知,他不写科幻。”

“那没关系……”

也不知道这孩子怎么那么多怨念,看样子还要拉着沈哲长篇大论,要是能让他明白,曾经打败他作品的《小王子》就是另一个世界法国人写的,估计会更生气。

沈哲电话适时响起,正好借机远离这货。

本以为是林语菡下课后打来的,一看号码是跨国电话。

别是找麻烦的,日子正轻松惬意。

让公司的事先见鬼去吧,对了,我还有一家文化公司呢!

接通。

寒暄问候,再听完钟离来电之意,沈哲笑了。

“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放心,未来会更美好!”

钟离:“……”

——

(无言,今天写到三点半,八点开始,晕头涨脑囧rz)(未完待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