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碧爷爷故事集》《碧爷爷故事集》第三卷60、 李达直言谏主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北戴河会议根据主席的意见决定:1958年的年底要炼出1o7o万吨钢.时间仅剩了4个月,还差6oo多万吨的任务没有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北戴河会议闭幕后,中央立即紧锣密鼓地督战,推动全党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9月1日,表了北戴河会议公报。公报“决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最大的努力,为在1958年生产1o7o万吨钢,即比1957年产量535万吨增加一倍而奋斗。”《人民日报》同时表社论:《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社论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的书记挂帅,“采取最有效的办法,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组织各方面的协作,解决生产中的一切困难问题”。

中央书记处连续四次召开电话会议,催促各地大炼钢铁。在9月4日的电话会议上,谭震林传达说:“主席提出,今年11oo万吨钢,一吨也不能少,少一斤也不行!”书记处书记彭真传达说:“主席要求9月15日钢铁有一个大跃进,因为9月是要命的一个月。”

9月5日,《人民日报》又表社论:《全力保证钢铁生产》。社论要求“各部门、各地方都要把钢铁的生产和建设放在要的地位。”其它工业与钢铁生产生矛盾时,要“停车让路”,“让路给钢铁工业先行。”

9月24日,中央书记处再次召开电话会。要求从省、地、县到乡,各级第一书记都要亲自挂帅,亲临钢铁前线,日夜不停地指挥钢铁大会战。到9月3o日,全国必须达到日产钢6万吨、铁1o万吨。1o月份,要兴建3o万座小高炉。

主席的心情是“十五个吊桶大水,七上八下”,他对完成1o7o万吨钢的任务心急如焚。于是,他要去大江南北视察、鼓劲督战。正当这时,冶金部长王鹤寿向他汇报一个大好消息:武汉钢铁公司一号高炉将在国庆节出铁。他当即决定,视察的第一站是武汉。临行前,他邀请张治中同往:“文白,我今年月月都有会议,这次在北戴河又开了半个月紧张的会,有点累了。我想到外地视察去,散散心,你可愿意同行?”

“那太好了,能够有这么难得的机会。”张治中喜出望外。

“我还想到长江、钱塘江游泳,你能否参加?”主席两手挥了挥,做个游泳的姿势。

张治中实话实说:“游泳我可不行。只能带着气圈在水里泡泡,还得有人跟着。”

主席哈哈笑了,说:“那你就做个‘观潮派’吧。”

张治中也笑了。

张治中,字文白,原是国民党高官,1949年国共谈判时,任国民党谈判代表团席代表。谈判破裂,张治中留在北平,成了主席的私人好友。

9月1o日,主席、张治中一行乘专机由北京直飞武汉,下榻东湖宾馆。住下后,主席吩咐:“武汉大学校长李达,是我党老同志,一大代表,我的老朋友。此人如来看我,随时可见,不要挡驾。”

李达,湖南零陵人,189o年生,字永锡,号鹤鸣,是中国创始人之一,马列主义理论家。1921年出席中国第一次代表大会,被选为中央宣传主任。1923年,因与党的总书记陈独秀意见分歧而脱党。脱党后,继续从事马列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北伐战争中,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委会主席、中央军事学校代理政治总教官。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昌、上海、北平、长沙等地任教。

1948年初,主席连续三次电示华南局护送李达到解放区。因李达患病,一时不能成行,直到1949年5月才安抵北平。18日,主席在香山双清别墅的住所接见了李达。李达和主席是老同志、老乡、老朋友,过去交往时,他称主席“润之”,主席则叫他“鹤鸣兄”。那次俩人见面,李达非常激动,说:“主、主、主……”,他本想改口叫“主席”。那个“席”字还没叫出来,主席就哈哈笑了,说:“你主,主,主个什么?我以前叫过你李主任吗?还像过去那样,你叫我‘润之’,我叫你‘鹤鸣兄’。”

他们入座后,李达说:“我很遗憾,没能随你上井冈山,没能参加长征。”

主席说:“你遗憾什么?你是黑旋风李逵的大哥,你比李逵厉害。李逵只有两把板斧,你有三板斧。你既有李逵之大忠、大义、大勇,还比他多一个大智。你从五四时期,直到全国解放,都是理论界的‘大黑旋风’,胡适、梁启、张东荪、江亢虎这些‘大人物’都挨过你的板斧。你在理论界跟鲁迅一样,对党、对人民做了很多有益的事嘛!当然。你早年离开了党是一大失误,但是,往者不可咎,来者犹可追嘛!”

两人谈兴极浓,不觉已经到了深夜。主席见李达已有倦意,就对李达说:“你就在我的床上休息吧。”

“你睡哪里?”

主席笑了,说:“我么?我刚上班哩,”

主席认为,从李达的一贯表现看,可以重新入党,不需候补期。1949年12月,作介绍人,主席、李维汉、张体学为历史证明人,李达被中央批准为正式党员。中央本想安排李达在北京工作,被李达推辞,他请求回南方从事教育工作。他的请求被批准,担任了湖南大学和武汉大学的校长。

195o年和952年,主席在1936年写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重新表。李达立即写出《矛盾论解说》和《实践论解说》,准确而通俗地宣传了主席思想。

1958年8月27日,《人民日报》表署名文章:《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此后,这句口号流行于全国。李达看见这个口号后,认为这是唯心主义的,危害很大。于是,他在给学生讲课时,对这个口号进行了批判。听说主席来到武汉,他就想面见主席,想请主席出面批判这个唯心主义的口号,使头脑过热的人们回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上来。

李达来到东湖宾馆求见主席,主席立即接见。

“润之,你时间宝贵,我要单刀直入。”李达见到主席就冲口说出这句话。

主席不明其意,愣了一下,诙谐地说:“怎么,要摆鸿门宴呀!”

李达郑重地说:“润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口号到底对不对?”

主席悠然地说:“这个口号有两重性。人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克服有时候看起来不可能克服的困难,红军长征就是个例子。人想飞,就造了飞机;人想日行千里,就明了火车。——”

“你说这口号有两重性,实际上是肯定这个口号,是不是?”李达打断主席的话,“你的时间有限,我的时间也有限,请你明确表态。”

“肯定怎么样?否定又怎么样?”主席有些不悦。

“肯定这个口号,就是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无限大,就是错误。”李达毫不胆怯,侃侃而谈,“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挥,离不开一定的条件。一个人要拼命,‘以一挡十’可以,最后总有个限度,终有寡不敌众的时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要有一定的地形条件。土地的产量是有限度的,不是人想产多少就能产多少,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是无限大的。”

“这个口号反映了群众与自然斗争的冲天干劲,没有这个干劲,没有这个胆子,产量能上去吗?”主席强词夺理。

“种地是科学,不是做诗!”李达毫不相让,“现在人的胆子也太大了,张口就说亩产万斤、几万斤、十几万斤,这可能吗?‘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个口号,你应该出面批判。你不要火上浇油,否则将是一场灾难!”

“有这么严重么?”主席满脸的不高兴,“我看,这个口号恰恰能鼓舞群众,让他们破除迷信,敢想敢说敢做。我们就是应该保护群众的这种积极性,决不能泼冷水!”

“什么破除迷信?这是在破除科学!这种离开了客观实际可能性、违背科学规律的敢想敢说敢干,实际上就是幻想、胡说、蛮干!”李达无所顾忌了,抗声说,“润之啊!你是一党之、一国之主,你脑子热到39度,下面就会达到4o度、41度、42度,这样中国人民就要遭受大灾大难!”

“你说我烧,我看你也在烧!”主席怒气冲冲,反唇相讥,“你已经烧到百把度了!”

卫士长李银桥急忙解围,走上前来说:“主席,饭好了,开饭吗?”

主席压住怒气,顺坡下驴,说:“好的。鹤鸣兄,吃饭吧。”

“谢谢。我还有点别的事,告辞了。”李达转身走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