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汉王朝之文景治世》第五章 戚夫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戚夫人是高祖刘邦最宠爱的妃子,她与刘邦的结合富有传奇色彩。

戚夫人生于定陶富户人家,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知书达礼,能歌善舞,歌声像莺鸟一样甜美,舞姿像飞燕一样轻盈,因为躲避战乱,随着老父隐居在一个偏僻荒蛮的山村。

公元前205年,汉王刘邦在彭城吃了败仗,汉军惨死十几万人,刘邦侥幸得逃,一个人骑着马,垂头丧气,漫无边际游弋,身边要兵没兵,要将没将,又饥又渴,又困又乏,思想着下马找一个落脚的地方休息,又恐怕楚兵追来,没有办法,只好策马向前再走,大约又过了几里,日落西山,暮霭四合,夜色降临,一阵儿料峭的春寒袭来,吹得他瑟瑟发抖。正当他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时,蓦然从远处传来一阵“汪,汪,汪”的犬吠声,他在黑暗中看到前方隐隐约约露出昏暗的灯光,心中不由一喜,扬起鞭子,抽一下马屁股,打疼的马“嘚,嘚,嘚”向着灯光奔去。

刚到村口,刘邦遇到一个老翁手执火把,朝着他踽踽而来。他勒住缰绳,跳下来,问:“老人家,这是何处?”

“戚家村。”老翁借着火把,看清刘邦,刘邦佩着宝剑,高大的身躯透着一股阳刚英武之气。

“这村里有住的吗?”

“有。”老翁见刘邦举止不俗,猜想他不同凡人,主动邀他到自己家中:“如果你不嫌弃的话,就到我家委屈一宿。”

刘邦喜出望外,牵着马老老实实地跟着老翁到家,他把马缰绳牢牢地系在树桩上,掀起门帘,踅身走进房子。

老翁热情地延请刘邦上坐,问:“老翁忘了问你尊姓大名。”

“姓刘名邦。”刘邦看老翁是个老实人,感到没有必要隐瞒自己的身份,实话实说。

老翁见识广泛,不是一个只知耕种的农夫,项刘争雄,名闻天下,没想到刘邦如今竟然流落到他居住的小山村,他又喜又惊,跪下来向刘邦拜道:“老朽不知汉王驾到,有失远迎。今天村里有喜庆事,夜宴归来,巧遇大王尊驾,不胜荣幸。”

“快快请起。”刘邦慌忙从座上立起来,扶起老翁,转问老翁家世。老翁凄然惨沮,说:“老朽姓戚,定陶县人,前因躲避战乱流落此地,内人、儿子死在乱军之手,只有小女儿随着,权借此地寓居。乱世为人,不如太平为犬,说起来可怜,不知道战争何年何月才能结束?”

刘邦望着淌着浊泪的老翁,心想天下百姓被战争害苦了,要想使天下百姓尽快过上好日子,必须加快打败项羽的步伐,结束旷日持久、残酷激烈的战争杀戮,具体何时能结束,他心里也没有底儿。特别在彭城战役中,汉军伤亡惨重,极需恢复元气,以备再战,他不想让戚翁知道这一切,恐怕在老人伤痕累累的心灵上再撒一把盐。他竭力控制住这一天来悲愤难抑的情绪,强作欢颜地安慰戚翁:“老人家,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你等着过太平日子吧。”

他解下沉重的铠甲,放在杌子上,浑身顿感轻松,白天逃亡狼狈样儿消失得无影无踪,现在他感到饥饿到了极点,一天没吃东西的肚子咕噜噜直叫。他放下汉王的架子,迫不及待地说:“老人家,不瞒你说,我一天没吃东西了,不知能不能赏我些酒食。”

“穷乡僻壤没有美酒佳肴,只有粗茶淡饭,大王不嫌弃的话,老翁这就端上来。”戚翁惟恐怠慢刘邦。

在这荒山野村只要能混个肚儿圆,刘邦已心满意足,哪里还想山珍海味,玉液琼浆。世上什么最好吃?人饥了,只要能吃的东西都是最好吃的,刘邦连声说好。

戚翁转身走进里间,喊起女儿:“小戚,咱家来贵人了,你快备些酒菜。”

“什么贵人呀?”戚姑娘一边问,一边走入厨房,摆弄碟盘。

“我告诉你,你可不要外传。”

“爹,快说呀。”戚姑娘嗔怪撒娇。

“是汉王。”

“汉王?”

“是汉王。”

“汉王可是咱家的贵人。”戚姑娘眼睛聪明地眨一下,会意地说:“爹,你就陪汉王坐着去吧。”

戚翁笑着从厨房走出来,坐到刘邦对面,嘴里念叨着:“这丫头,干活儿没说的,听说汉王大驾光临,心里乐开了花。”

刘邦可没有心思听戚翁唠叨,嘴里哼着应着,耳朵恨不能伸进厨房,里边传出刀切案板的急切声音。之后,一股浓郁的酒菜香味飘入他灵敏的鼻孔,勾起他饥肠内的蛔虫。

一会儿,戚姑娘端着盘子从厨房出来,轻轻地放在案几上,她穿着朴实无华的旧棉裙,浑身装束没有一丝儿令人惊奇之处,但她那袅袅婷婷的身材,如花似玉的容貌,像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刘邦。刘邦用艳羡的目光在戚姑娘身上贪婪地扫描,忍不住惊叹道:“没想到啊!”

“没想到什么?”戚翁疑惑地问。

“没想到穷乡僻壤还藏着这么一只漂亮的金凤凰。”刘邦落魄之际,仍然不忘对美的追求。

通情达理的戚翁叫住小女,让她拜见刘邦。戚姑娘秀丽的脸上泛起害羞的红晕,敛起棉裙,向刘邦拜礼:“尊贵的汉王驾临寒舍,使寒舍蓬荜生辉,小女荣幸之至。”声音象小鸟啁啾婉转,撩得刘邦心神难定,他有些失礼地握住戚姑娘的纤手,温柔地说:“姑娘免礼。”一边说,一边眼睛不住地在姑娘脸上转,越看越爱看,越看越喜欢。

情感细腻的戚姑娘抽出自己的手,本来已泛起红晕的脸更加羞红,她似乎从刘邦色辣辣的目光收到一种难以言说的信号。她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姑娘,对男女情事朦朦胧胧,若有所思,眼前刘邦不是一个寻常人,汉王的冠冕耀眼夺目,一般人望尘莫及,倘若谁攀定他,将来荣华富贵,不可限量。想到这里,戚姑娘没有往下再想。

“请汉王用膳。”戚翁似乎看破刘邦的心思,恭让刘邦用饭。刚才饥肠辘辘的刘邦遇到戚姑娘,精神为之一振,完全忘记饥饿,在戚翁的劝让下,返过神来,但那双眼睛硬是跟着戚姑娘的背影进入里屋,方才抱着遗憾,回到眼前散发着香味的酒菜。

两个人连饮几觥,刘邦渐渐放开愁肠,他顾不上汉王的尊严,狼吞虎咽,很快填饱肚子。酒足饭饱之余,为戚姑娘的美丽所倾倒的刘邦试探着问:“老人家,不知你的姑娘曾否许人?”刘邦唯恐一朵美丽的鲜花让别人摘取,悬着的一颗心紧张地、急遽地怦怦跳动。

“未曾许人。”乖觉的戚翁似乎明白了刘邦的心思。

“那好。”刘邦长舒一口气。

“以前有一个相士给小女相面,谓小女颇有贵相。”戚翁慷慨大方地说:“今汉王到此,莫非前缘注定,就让她去伺候汉王吧,不知汉王意下如何?”

刘邦大喜过望,假意推让说:“孤落难到此,老人家能够盛情款待,孤内心已过意不去,哪能让令女再做孤的姬妾?”

“只怕小女不配,大王何必过谦。”戚翁绝不肯失去眼前攀鳞附翼的绝好机会。

“既承老丈美意,刘邦只好领情。”刘邦解下腰中玉带,作为聘礼,赠送给戚翁。

戚翁把女儿叫出来,递过玉带,喜孜孜地说:“汉王英雄,天下皆闻,我已把你许配给汉王,也不枉度此生。咱这里简陋,也顾不上那么多讲究,今夜你们就喝了合卺酒,圆了洞房。”

戚姑娘含情脉脉接过玉带,一张耐看的脸像云霞那样绯红,她腼腆地斟上酒,与刘邦轻轻碰杯,慢慢地饮下去。

举行了简单结合仪式,戚翁看时辰已晚,非常知趣地催女儿陪刘邦入室安寝……

次日,急欲收拾败军的刘邦告别戚姓父女,那分离的情景着实让一宵恩爱的戚姑娘肝肠寸断,她依着门前一棵随风摇曳的柳树,蹙着像黛山似的蛾眉,泪水涟涟。

刘邦握着她那只葇荑般的小手,儿女情长,英雄气短,依依惜别的话说了一篓筐,结果硬着心肠,嘱咐一声珍重,上马扬鞭而去。

刘邦收拾败军,立即派部下接戚姑娘,戚姑娘重新回到刘邦的怀抱,之后,刘邦带着她征战四年,每逢高兴或失意的时候,戚夫人优美的舞姿,圆润的歌声,给刘邦带去许多欢乐,儿子刘如意的出生,更是让刘邦拢不上嘴。刘邦常常当着大臣的面儿,一边儿毫不避嫌地怀里抱着戚夫人,一边儿纵谈国事。

刘邦虽然对戚夫人宠爱无比,但却引起一位贵妇人的妒忌和愤恨,她就是皇后吕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