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荒墟之上》第一章 石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哑巴不会说话。

石头从不说话。

石头是个哑巴。

石头不需要说话。

//

石头是个侍卫。

侍卫一般能打。

石头非常能打。

//

乾元王朝,将中陆分划为五州二十一郡。

都城长安不属于任何州郡。

五州分别为:司州、青州、兖州、冀州、扬州。

冀州,魏郡,洛水城。

洛水城内有五大家,白家、何家、丁家、肖家、胡家。

//

石头是白府的老马仆捡来的,名字不清楚,总是叫老黄。

老黄平日里除了打理白府的三匹马,没有其他活儿要干。

老黄吃穿住都在白府,说他是白府的一部分都毫不为过。

老黄每个月可以从管家地方拿三两小钱,够他吃些零碎,喝些小酒,也够去趟花楼。

但老黄这人,不仅长得老实,人也老实。不沾赌,不近女色。

老黄自己总说,花楼的女子丫头都是受苦受难的,以她们的苦难取乐子,是下三滥。嗜赌更是这类苦难的多数源头,花楼中有不少女子都是因为当爹的欠的赌债,才被迫出卖身子。

伙计们都说老黄是把所有精力放在打理那几匹马身上,所以才没得力气去女子肚皮上出力。更有传言说老黄第一次去花楼,因为见着人家可怜,生生是把浑身上下的全部家当送给了对方。

老黄唯一的喜好是城南玉人酒家的刀切熟牛肉配小酒。

//

老黄跟石头说,是在乾元十七年的深冬夜里,把石头捡回来的。

那年格外的冷,十二月已入深冬。

雪下得很大,路上的积雪已没过脚踝。

当夜老黄去了趟城南,买了热腾腾的刀切熟牛肉和小酒,回白府的路上途经城隍庙。

老黄只是瞥了眼,便看见了城隍庙前的灰缸旁有一团黑东西。

据老黄所说,当时看见那团东西已经被薄薄的一层雪盖住了,要不是老黄眼神好,就着城隍庙柱上挂着的灯笼勉强看清了这团黑东西,一个蜷缩着的活生生的人,正是石头。

因为石头不像其他孩子一样身子骨柔软,浑身上下的肉都硬邦邦的,老黄总嘟囔:“这孩子怎么比石头还硬。”

于是他就有了名字,石头。

//

普通人家的下仆多半都是没有名字的,只多留个姓或一个名。

老黄因为名字中带有“黄”字,于是就被人叫老黄。

白府里还有倪姨、曹叔、小沈之类……总而言之,下仆不需要完整的名字。

石头也一样。

石头从捡来起就不会说话,是个哑巴,只会啊唔啊唔憋出来声音。

老黄即兴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石头,他便叫石头了。

石头捡来的时候就有十来岁的样子。

老黄是个马仆,也叫马夫,是白家的马夫。

石头是老黄捡来的,也算他半个儿子。

仆人的儿子也是仆人,石头不能光吃光玩不干活。

老黄本来不知道该让石头干什么。

石头力气很大,可以搬东西,原可以劈柴生火。

但无论老黄怎么骂,石头都不愿意去碰斧头菜刀。

石头可以干些粗活重活,但无论怎样,老黄总觉得不合适。

“这孩子身子骨结实,总干些挑粪除草浇花烧柴的活,委屈了他。”

//

直到乾元十七年的盛夏。

石头被捡回来有半年了。

那年夏立时,老黄准备了马车,载着夫人和大小姐去开方城檀山寺,焚香礼佛。

老黄带上了石头一起,那阵子老黄准备教石头赶车马的活。

那日并未带上府中侍卫,便在开方城外去往檀山寺的路上遇上了麻烦事。

一众小痞子非说老黄驾着的马车撞到了人,拦着路要赔钱。

夫人带着大小姐下了马车,原本准备商量着赔些银两好免了事端,但有不长眼的小混混调笑着靠近大小姐,毛手毛脚的模样分明是想占些便宜。老黄上去挡着,却被小混混一脚踹开。

至今,老黄还常在酒后说着当日情形:

老黄被踹开,石头当即就冲了上去,一拳头狠狠砸在了那痞子脸上。

石头一拳就撂倒一人,其余众人见状靠近,将石头围了起来。

石头不过十三四岁,对上四五人却丝毫不惧,当即扭打起来。

小痞子围打石头一人下手不方便,石头不一样,他揪着谁就打谁。半盏茶下来,是他硬生生把全部六人打倒在地,一众小痞子疼得在地上打滚,一阵阵的鬼哭狼嚎看呆了老黄。

夫人和大小姐也一样。

从檀山寺回来后,石头成了大小姐的侍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