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苍穹群英录》第八章 救万民之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高大汉子的喊声尚未落,众人惊呼声传来。.只见一道黑影大鸟般从五丈高的城墙上一跃而下,紧随着“嗖”、“嗖”又是两道黑影,迅疾而下,至快触地时忽然身形一缓,三道身影就那么姿态轻盈的悠悠然飘身落地,博得城上城下众人一阵喝彩。

刘縯、刘秀、邓禹落到城下,直奔为首二人而去,那二人亦翻身下马。

刘縯抢步上前,一把抓住高大汉子双肩,用力在他肩上拍了一记,哈哈大笑道:“好兄弟,果然是你!你不在大狱里服刑,却跑到我这里来了!”接着又将另一文士模样样的男子抱了个满怀,松开手仔细端详一番,欢喜的道:“阴兄越来越一表人才了,有阴兄在,何事不成!匡扶大汉,指日可期,指日可期啊!”

那文士从容自若拱手一揖,油然道:“承蒙都部将军看得起,我阴识定将不遗余力,辅佐将军。”只一个动作,配合其徐疾顿挫的声音,便有着说不出的气度。

阴识大约是三十许岁的年纪,眉清目秀,双目神藏不露,显是精通武功,还有相当的功底。

那高大汉子被刘縯拍的龇牙咧嘴,仍咧嘴嘿嘿笑道:“你倒还提,我来歙关大狱还不是托你小子的洪福么,你这城门倒是守得紧,是不是被甄阜那厮打怕了。”

刘縯老脸一红,搪塞道:“进城再说,进城再说。”回首冲城墙汉兵喊了一嗓子:“弟兄们,打开城门!”

轧轧声中,城门大开。

此时城内的刘嘉、刘稷、刘赐、邓晨、刘祉、朱佑也都出得城来,众人和来歙、阴识本是旧相识,自少年便是好友,此时见到二人都大喜过望,免不了一番亲热。

来歙、阴识都是新野大户,尤其是阴识,来自新野阴家,阴家为新野首屈一指的名门望族,阴家有女名为阴丽华,在南阳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据传此女貌美无比,倾国倾城,最难得的是其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是一才貌兼备,色艺双绝的奇女子。不知多少青年俊彦,高门名士,富商巨贾,使尽浑身解数,想见她一面而不得。

来歙为新野侠士,算起来,还是刘縯的表兄。当初刘氏兄弟兵起舂陵,来歙亦想在新野起兵配合。不料事前走露风声,新军将来歙家属及好友、宾客全部抓捕入狱。来歙以一人之力,杀入官府,将众人解救出来,面对闻讯赶至的大批新兵,来歙为不连累家属,甘愿入狱。在押送长安的途中,被好友阴识率众宾客救出。于是返回新野,迅速组织起一支军队,闻得刘縯被困棘阳,立刻前来救援。

新野来歙、阴识率军来投。为棘阳绿林军增添了三千生力军,棘阳城内守军无不欢欣鼓舞,士气大增。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棘阳粮草告急!

------------------------------------------------------

漆黑的夜里,宁静的沘水河上不见一点灯火,一支小舟趁着夜色,张满风帆,顺流疾驶。

沘水是一条并不宽的小河,时值冬季枯水季节,河面阔不过数十丈,以长弓发力,箭矢便能越过河面直达对岸。

好在沘水下游两岸还在绿林军势力范围内,刘縯、刘秀并不用太担心有新军驻守河岸,此段的沘水在棘阳下游,由此往南去百里,即是宜秋,亦是刘縯、刘秀此行的目的地。

宜秋,有王常、成丹、张印的下江兵一万五千兵力驻扎在那里。刘秀的救兵大计,便是冲着下江兵而去。如顺水顺风,半日可到。

广阔的星空下,刘秀负手伫立舟头,寂然不动。晚风将他衣袂吹起,随风飘扬,宛如玉树临风,显得英姿勃发。

刘秀的思绪宛如这水里的舟儿,此起彼伏。

自己从小便跟豪爽侠义的大哥刘縯不一样。相比之下,性情温和的自己并不喜欢太过刺激的事情,常喜欢静处独处,一个人静静的思索世间万物的规律,人生的哲理,他喜欢看春雨过后的小麦绿油油的样子,也喜欢拿起锄头,轻轻除去地里的杂草,他抚摸着麦穗,宛如抚摸着最亲密的爱人。那种与自然最直接、最亲密无间的感觉让他感到非常的宁静、幸福。

他更羡慕自己太学时的好友,那位辞官不做,终日耽于山水之间的隐士:严子陵。严子陵于他亦师亦友,因与刘秀交好,亦成了小婵儿的义父。唉,小婵儿!不知邓禹通知到邓氏族人后,会找谁去寻找小婵儿?

便在半个时辰前,他送走了好友邓禹。邓禹跳上岸,伸手掏出一只锦囊,掷到刘秀手中,同刘縯、刘秀道声珍重,转身离去,雄壮的背影迅速消失在茫茫夜色中。

刘秀打开锦囊,内有一笺,以隽秀的楷书写着:“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

“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刘秀细细反复咀嚼着这十几个字。邓禹这一番话,实是大有深意。邓禹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当知道刘秀的性格。此番话是在鼓励自己应当定下远大目标,以匡扶汉室、拯救天下苍生为己任。

曾经少年时的刘秀,并无远大抱负,不敢奢望成就一番大业。“为官莫若执金吾,娶妻当如阴丽华”有份安逸的工作,有个美丽的妻子,曾是自己最大的心愿。

自己以为,拯救苍生、匡扶汉室从来都是大哥刘縯该做的事。但如今,邓禹竟要自己担负如此重任。自己又将何往呢?

正思索间,刘縯来到刘秀身旁。兄弟二人并立舟头,注视着在夜色下显出青墨色的河水,只有从船首处激起的白色浪花,才看出河水的清澈。

“廉丹败了。”刘縯淡淡的一句话,将刘秀从思绪中拉回现实中来。:“十日前被樊崇部赤眉军所败,廉丹战死。”

“什么!”刘秀身躯一震,难以相信的注视着刘縯。

廉丹为战国名将廉颇后人,曾任益州牧,官至大司马,现为更始将军。人送美称“不败将军”,兵法谋略,无不精通,廉丹本人更是武功高强,为朝廷有数的高手,和严尤、王邑并称为新莽三虎。

“赤眉军势力发展之快,出乎意料”刘縯沉静的道:“如今各方势力,再不是绿林军一支独大,河北头子路、刁子都有众八万余人,往来黄济之间,控制兖州、徐州大部;清阳一带铜马义军有众十万余人;尤来、五幡流于山阳、射犬;除此外,还有荆州张霸、江夏羊牧、以及张步、大枪、弘农各地义军。最大的势力当属樊崇、董宪的赤眉军,近年来势力大增,势力扩及青州、徐州、兖州、豫州各地,人数达十数万。相比之下,绿林军现在的势力还不算什么。”

刘秀冷静的道:“你还少算了各地军阀割据势力。王莽各部诸侯、大将军各自拥兵自重,名为新莽命官,实则见机行事,随时都能成为一方霸主,那钟武侯刘望、益州牧公孙述、天水隗嚣、安定卢芳皆为此类。”

刘秀脑海里浮现出一幅战火连天,民生凋敝的凄惨图景。

自王莽新朝以来,无尽的战火,焚毁了城池和村庄,持续的饥荒,导致各地饿殍遍野,民不聊生,所经之处,皆是战场屠场或坟场。不由得再次想起邓禹的那句话:“救万民之命”来。

刘秀若有所思的道:“各方势力,于我各有利弊,弊者,各方势力日后难免将成为我们的对手,统一大业难之又难,利着,这些势力亦将牵制新莽大部分力量,使新莽无暇专心对我,我们如能对此形式加以利用,必将会迅猛发展。”

刘縯大有深意的望了刘秀一眼,有点喃喃自语的道:“文叔你可知道,你的这番话和阴识那小子说的如出一辙。”

接着似有所待的道:“此次找上下江兵,你可有把握将那王常说服?”

刘秀并不直接作答,反问道:“你对那王常了解几分?”

刘縯沉吟片刻,道:“王常是江湖上鼎鼎有名的一条好汉,素闻武功高强,和王匡亦在伯仲之间,且颇有谋略,带领的下江兵悍勇善战,曾大败新莽荆州兵。王常与王匡等人不同的是,其并非出身草莽,实乃世家出身,只因为弟复仇,杀了官府之人后才投了绿林军。”

刘秀点点头,道:“如此,我倒有五分把握。”

刘縯失望的道:“之前是多少分?”

刘秀毫无愧色的道:“只有三分。”

刘縯失声叫道:“什么!”

此时,操舟的水手老庞走过来恭敬的道:“报二位将军,前方三里远,即是宜秋”。

刘縯、刘秀二人放眼望去,只见下游数里处,有着灯火星星点点,向远方延伸,直至不见。

正张望间,只见远处五艘快艇,溯流而上,操舟的应都是好手,虽是逆流,仍来的十分迅速,几个呼吸间,五艘快艇即到眼前,两者相距仅数十丈。快艇并不急于上前,而是快速散开呈圆形分布,将刘縯的小舟围了起来。

其中首当其冲的一只快艇上,传来一声雄浑的喝喊声:“来者何人!”</p>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