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则天代慈禧》第八节 赔款39.75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天津的形势发展对郭嵩焘并不利,虽然洋人口口声声说大清朝办外交的官员之中,只尊敬郭嵩焘。但当郭嵩焘提出让大清百姓进入洋人的教堂和修道院,以使他们了解化外风俗,自己了解和得出洋人也是文明人,不至于残忍到将婴儿开膛破肚,挖眼摘心,却被以影响教堂和修道院营运,被拒绝。

法国人只是反复扬言要求严惩凶手,赔偿损失,否则法兵就登陆占领天津。

已经带三千淮军赶到天津的李鸿章,进退两难,继续驻扎,怕法军开战,自己苦心经营的淮军毁于一旦;若说突然开拔,又怕慈禧太后怪罪下来,顶戴不保。

僵持中,又有谕旨发出,让沿海各处严密自保,法兵一旦登岸,立即“杀无赦”,失土则将受“严谴”,搞得守土疆臣各个人心惶惶,翘首盼望天津事态缓和。

同时,郭嵩焘之前请英国调停无果,现在转而请美国调停,竟然有了些效果。原来在欧洲,英法常常是对头,互不买帐。而美国和法国隔得远,因为利益无涉,反倒关系好些。

参与放火杀人的百姓自然要杀几个,被法方指明要查办的天津州县也被流放到黑龙江,赔款额暂定在五十万两白银。

“五十万两白银?”武则天问道,“这都赔的是哪些?”

“被烧掉的房子,还有死去的洋人和教民的抚恤金。”恭亲王道。

“被烧掉房子总共多少座?死去的洋人多少人?”武则天继续问道。

因为敌不过洋枪洋炮,本朝赔款,从来只求息事宁人,只要估摸着能出得起,有谁去计较赔多赔少?武则天的一番追问,让几个军机大臣惊诧不已,然而让他们更惊讶的还在后头。

“你们几个,把本朝之前几次的赔款都列出来,和这次做个比较,交上来给我瞧瞧,我在东书房等着。”

这个太后。简直就象吃错了药一般。忽然不只对修颐和园和要好吃好玩感兴趣。追究起赔款地计算来。就象换了个人。难道朝廷赔这区区五十万。会让她用不上梳头油?然而既然她一个女流。尚且如此为朝廷争利。做臣子地当然也不能落后。所以文祥立即吩咐军机章京将资料查明。然后赶到东书房。

但这仍然不能令武则天满意。她翻着几页奏折。又问:“究竟每次赔款。怎样一个定法?”

对这个问题。恭亲王和文祥难以回答。只好沉默。

“那末就是要多少。给多少了?”武则天道。“立即派人去查。如果两个洋人地国家之间发生这样地事情。是怎样赔法?洋人地兵舰和兵员。现在有多少在天津?”

“太后。”恭亲王忽然跪下道。“法国人在天津地虽然不多。在南边越南等地却还有。如果从法国本土也开来。我朝实在难以抵挡。一个法国就如此。如果别地国家趁火打劫。我朝危矣!”

“那你说说。如何做法。就不危矣?每次这样赔法。什么时候是个了局?”武则天问道。想到她从前地驯马地三步诀「一鐵鞭。二鐵撾。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撾撾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如今对着轮船大炮。全然无用。心内不免愤恨。

恭亲王无言以对,只有叩头。

武则天见他如此,忽然缓和了语气,说道,“就是不能开战,难道查查别国赔款的情形也不行?法国人随便漫天要价,我们就只能坐地还钱?”

文祥急忙应道,“自然能办,臣这就去查了来,只是熟洋务的官员大多在外办交涉,恐怕不能查得全,臣一定尽力去办。”

两人一路出来,衣服都被汗湿了。出得宫门,恭亲王叹口气,忽然问道,“文大人,你瞧,这是福是祸?”

文祥半晌不语,末了说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

文祥从总理通商衙门要来的资料也不全,因为总理通商衙门平时总管的是通商事务,赔款向来有朝廷出面,无须总理衙门经手;何况本朝办事,就是查旧例也只查本朝旧例,谁会查到外国的旧例?所以之前也没有收集过外国的数据。

文祥和恭亲王无奈之中,也顾不得面子了,到曾国藩府上去拜访,因为他有几个幕僚对洋务很熟。现成的记载当然没有,但曾国藩出了个主意,托人去上海查各国这几年的报纸,兴许能找到几条来做参照。

这样发电报给上海报馆,等报馆去查了以后发回电报,又是几个时辰过去,直到掌灯时分,文祥和恭亲王才赶回宫门口。

也不过查到三条赔款,英国和西班牙的两艘战舰在东大西洋擦枪走火,西班牙赔了英国七万五千英镑;法国在印度的侨民被杀,印度赔了十六万法郎;英国和埃及在停战后议和,埃及赔给英国十八万英镑。折合的房屋价款和人均抚恤金自然比这次法国张口的赔款要低得多。

等郭嵩焘接到快马传来的谕旨,不禁又惊又喜:喜的是朝廷竟然搜集了这么多有用的参照事例,要求法国人降低赔款要求;惊的是法国人耀武扬威,明天去和他们谈判,将会是个怎样的乱局。

第二天的谈判地点,仍在美国领事馆,有美德意等五国领事参与见证,郭嵩焘从接到朝廷旨意开始,讲朝廷如何如何希望与来华各国敦睦友好;然后说道这次事情的发展,法国修道院出钱收养孤儿,本来是一片好心;但有奸人见利忘义,拐卖父母双全的孩子谎称成孤儿,骗取法国修道院的酬金,所以好心竟成坏事;天津百姓因为孩子常常被拐,又在野地里发现被弃尸的婴儿,怀疑法国修道院拐卖婴儿,天津州县有意为法国修道院撇清,只是无法进入修道院取证而未能成功;出事前,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虽然险遭法国领事枪击,仍然尽心维护法国领事,派兵护送,后来法国领事枪击民众,才致激起民变。

这一篇话,新来的法国领事听得脸色忽明忽暗。郭嵩焘话锋一转,说朝廷谕旨有提到西班牙印度埃及等三桩赔款,准备参照这些赔款中抚恤金较高的的埃及一桩,就此事件向法国提供赔款白银二十七万五千两;此外,为回应美德各国的艰苦斡旋,使事情尽快达成圆满结果,愿意追加特别诚意金六万两,如此,合计赔偿法国白银三十三万五千两。

艰难的话总算出口,郭嵩焘就此坐等法国领事回话。

法国领事接着就“哇啦哇啦”地叫了一通。通译传过来,说法国领事已死,如果清朝政府不照法国要求赔偿,法国兵就将登岸。

这一来旁边的几国领事就有点紧张了,劝法国领事不要激动,又让郭嵩焘让步,仍旧赔五十万两,反正大清朝富庶,不在乎这区区五十万两银子。

郭嵩焘道:“各位领事也知道,法国领事先有过错,我国为避免事情发生和恶化已经尽了力。凡事要讲个公道,我国的赔偿比照其他国家已经很丰厚,何况又追加了诚意金。如果法方没有诚意,那么我方先取消诚意金六万。”

法方自然不肯,接下来你来我往,唇枪舌战,然后美德等领事斡旋期间,决定由中方再追加诚意金六万两,将赔款订为三十九万七千五百两。

郭嵩焘万没有料到讲价竟然成功,只不敢露出丝毫喜色,说道,“太后派我来谈判,我对她说各国都很友好,我国只要照万国公约行事,就不会有问题。但如今这个结果,只怕各国还没有把我国当作万国中平等的一员。”

各国领事赶忙言过其实地担保说,确实有在平等地对待大清国。

郭嵩焘紧接着提议,为免将来重生事端,要在和约中请法国表明,以后收养孤儿不支付给送养者酬金,和定期邀请清朝百姓到修道院参观孤儿抚养的情形。这两条,都被悻悻然的法国领事当场拒绝了。只好作罢。

不过等双方签字之后出门,美国领事悄悄向郭嵩焘表示,美国的修道院愿意邀请清朝百姓到修道院参观。这倒令郭嵩焘惊讶。

无论如何,事情总算解决。回到衙门,又接到任命新天津州县的谕旨。到两三天后,公务完毕,郭嵩焘才能回京复命。

<div align=center><!--阅读面页章节尾部广告--></div>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机推荐